Jason Chan——青少年成长导师,10年国际教育专家,对比研究中外教育及家庭教育,倡导“在经历中成长”。微信号:godfey
这是我每天一篇文章的第56篇
儿子小天天的一些行为得不到满足就哭,因为想了解背后真正的原因,找到科学的应对方法,所以,我最近查看了一些育儿书籍,也看了各类亲子或育儿APP中的“妙招”,发觉多数建议都在谈“延迟满足”。
例如,小宝宝饿了想喝奶,宝宝吵着闹着要多吃水果饼干,但是却等不及妈妈将罐子打开拿给他,孩子去商场想买喜欢的玩具……这些行为都需要延迟满足……因为育儿专家说,那些能够等待更久的孩子要比那些缺乏耐心的孩子更容易获得成功,能够选择延迟满足的人,往往具有更强大的自控能力,更容易取得成功。
从不少家长在APP反馈的经验来看,“延迟满足”似乎能专治宝宝各种任性不服和撒泼打滚,然而,家长们知道那些延迟满足能力强的孩子背后的真实原因是什么吗?我们又该如何正确地“延迟满足”呢?
前后两次的“棉花糖试验”结论不一样
“延迟满足能力”是指一种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百度百科词条)
20世纪6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沃尔特·米歇尔设计了一个著名的关于“延迟满足”的实验,这个实验是在斯坦福大学校园里的一间幼儿园开始的。
延迟满足实验是发展心理学研究中的经典实验。所谓的延迟满足,就是能够等待自己需要的东西的到来,而不是想到什么就要什么,这是一个很通俗的解释。
沃尔特·米歇尔找来三十多名学龄前儿童参与实验,一半男生一半女生,年龄在三岁到六岁之间。实验开始前,这些小朋友被告知:你有两种奖励可以选择,一种是一颗棉花糖,你随时可以吃到;另一种是两颗棉花糖,但你得等20分钟才能吃到。
小朋友们做出了不同的选择,有的在实验开始后迫不及待地把一颗棉花糖吃掉,有的则选择了默默等待,或是用其他方式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以获得两颗棉花糖。几十年后,当米歇尔教授对当年的实验参与者进行回访时,他发现:那些当年能够为获得更多的软糖而等待得更久的孩子,要比那些缺乏耐心的孩子在成年后更容易获得成功。
通过给不同阶层的孩子做同样的实验,米歇尔教授发现穷人家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低于平均水平。“生长在贫苦家庭的孩子相对处理‘延迟满足’的机会就少,而如果不实践就无法找出转移注意力的方法”,米歇尔说,“所以后天的培养很重要,就像我们学习如何使用电脑一样,要从错误中吸取经验。”
这个实验令家长们感到震惊,自此之后,“提高孩子自控能力”、“学会延迟满足”等建议就出现在了各种育儿书籍。
令人质疑的“延迟满足成功论”
而关于孩子们为什么吃掉/不吃掉面前的棉花糖,2012年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重新又做了一次棉花糖实验。他们稍稍改变了一下实验的安排。在实验开始前,孩子们被分为两组。一个大人在A组孩子面前许诺但没有兑现。而在B组孩子面前许诺后加以兑现。这个诺言和棉花糖并没有任何关系。
实验发现,第二组孩子因为实验前目睹了大人兑现诺言,所以比第一组孩子延迟不吃棉花糖的时间要长4倍。
实验说明,在之前米歇尔的棉花糖实验里,有些孩子马上把棉花糖吃掉,不一定是因为没有耐心,很有可能是因为这些孩子经常生活在不太稳定的家庭和社区里,他们不太相信大人所给予的承诺,甚至有的孩子会认为,如果不把到手的棉花糖吃掉,就有吃不到的可能,这时候的最优选择当然是马上把棉花糖塞进嘴里。
罗切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表示,有些孩子是因为觉得研究者不会给他们第二颗棉花糖了,所以才会选择立马吃掉面前的棉花糖,所以这吃或不吃这件事可能跟延迟满足、自我控制能力的关系并不大,反而跟孩子的信任感有关系。
虽然延迟满足能力对孩子长远的未来,人生的成功的影响要打个问号,但大多数人还是比较认可延迟满足能力(也成为自我控制力)会影响到人的各方面的表现。
那么,如何从根本上培养孩子延迟满足这一基本而重要的能力?或者说延迟满足能力强的孩子背后的真实原因是什么呢?
1、基础是安全感
第二个实验也提到了,当孩子不相信研究人员会履行再给一个棉花糖的承诺时,他会选择直接吃掉面前的棉花糖,而这种“信任vs不信任”实际上反映出了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到的安全感程度,也就是父母给予孩子的安全感。
我个人的建议是,在孩子2岁以前,要对孩子的哭闹行为无条件接纳和情感上的及时回应,这个时候宝宝的哭闹大多是刚需,例如渴了,饿了,屎尿,身体不舒服,又不会说话,只能用哭闹这个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需要,如果父母不及时回应,就会让宝宝缺乏安全感,感受性变弱,变得不信任父母,情绪调节能力低。而良好的情感纽带才能为以后的亲子沟通打好基础!当然,无条件接纳不是放纵与无原则,而是包容、允许,是温和而坚持。
2、延迟满足时机
那什么时候开始锻炼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如何去延迟满足呢?
至少得等到孩子足以和家长正常沟通,能清楚表达自己想要的某一个东西。此外,年龄越小,孩子大脑边缘系统中的“海马”发育越不成熟,所以对于有效调节延迟满足所致的痛苦感受的调节越弱。因此,起码得等到孩子大约3-4岁的时候,再开始锻炼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
3、适合延迟满足的事件
对孩子进行延迟满足能力的训练,并不意味着孩子的正常、合理的物质要求可以随便被故意“延迟”。饿了就要吃,渴了就要喝,困了就要睡,这些自然属性,是人的本能,应该得到即时满足。
而玩具、零食、看电视等非基本生活需求特别适合延迟满足。举例来说,在超市看到那么多零食和玩具,很多孩子都可能买了这个还想要那个。这个时候就是最好的训练孩子延迟满足的时机。另外,孩子爱看电视这种家家头疼的事情也是训练的好时机。
父母是否能根据一以贯之的规则来和孩子互动,也会影响孩子延迟满足能力的发展。父母的随意性和不可预期,很容易让孩子以即刻满足的方式去行事。
此外,父母是否具有延迟满足的特质,往往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榜样作用。
各位家长是否发现,无论延迟满足能力,还是孩子的自控能力,都离不开安全感、家长的模范作用、温和而坚持这三个心理营养?因此,家长的自我成长在亲子教育中是多么的重要啊!
家庭是孩子能量的源泉,成长是痛并快乐的变化过程,我的个人微信号为:godfey,欢迎家长们加我,一起去探索适合我们的亲子教育方式,成为孩子的榜样。
参考资料:
1、百度百科
2、《0-6岁育儿手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