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跟客户交流,我不免要听一些年轻人诉说他们不幸的情感经历,最常见的情形莫过于A为了得到或留住B而不断地示好或付出。
他们有的人巴结讨好,有的人忍气吞声,有的人省吃俭用,有的人包揽家务,有的人放弃梦想,有的人远离朋友……他们以为付出自己的所有就能感动对方,让对方以同样的方式对待自己。然而总是事与愿违,他们越付出越被动,越付出越心累。
这背后的逻辑不难梳理:当你手里只有“讨好”这一张感情牌时,就只能单方面地透支自己了,而透支自己的后果便是令自己失去吸引力;一旦失去吸引力,就会陷入继续付出的恶性循环,无论你面对的是家人、朋友还是伴侣。
开玩笑来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犹如打牌,能供人选择的无非是“讨好牌”和“吸引牌”,它们分别代表“讨好型社交”和“吸引型社交”。可惜我们的直觉往往只能看到“讨好牌”,因为这张牌不仅明显,而且简单易取;只有少数人能看到另一张抽象且相对难拿的“吸引牌”,当他们把两张牌都抓在手上的时候,就会占据上风。
打“讨好牌”的人通常是有所求的,所以他们在与人交往的时候会有很强的付出心态,而这种心态往往会让自己感到痛苦,让他人感到沉重。不仅如此,一味付出让他们少有心思和精力去完善自己、提升自己。
而打“吸引牌”的人则完全不同,因为他首先得保证自己是完善的、有魅力的、对外无所求的,所以与他人相处时,即使打出了“讨好牌”,他们也不会对这份付出附带任何条件。与这样的人相处,人们必定感到更轻松、更愉快,自然也就愿意主动靠近了。
擅打组合牌的人往往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先把目光聚焦到自己身上,他们会维护自己的形象,增加自己的学识,提升自己的智慧,稳定自己的情绪,丰富自己的爱好,结交理想的朋友,追逐自己的梦想……这样就可以始终向别人传达自己的魅力和自信,让喜欢的人主动靠近。
可见,如果自己始终处在单方面过度付出而得不到别人回应的状态,这并非说明别人对你不好,这只是一面镜子,告诉你自己还不够完善(当然,对方也有可能是一个不识好歹的人)。
其实更好的方式是立足长远,努力自我提升。总会有一天,即使你不追逐,也会有人愿意主动靠近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