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初试压线过,复试如何逆转乾坤?

初试压线过,复试如何逆转乾坤?

作者: 艺术考研君 | 来源:发表于2020-04-08 14:42 被阅读0次

首先最重要的是

不要再沉浸于琢磨到底哪一天复试

什么时候公布国家线了

这除了荒废你大量精力

损耗你的情绪外没有积极意义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不要等到公布复试线后才仓促备考,

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

好了,我们进入正题!

相信今天的题目戳中了不少宝宝的心,

然而,考研复试,

大部分学校的比例是1.2比1,

也就是6个人踢掉1个。

你觉得,真的需要你表现很出彩吗?

别奇葩!别奇葩!别奇葩!不奇葩就够够的了!

但是,奇葩的人总是不觉得自己奇葩。

更可怕的是,正常人在高度紧张状态下,

也容易有奇葩行为。

那么,怎么让自己不奇葩呢?

以下,艺研君提供5个自我检查清单

01

保持镇定

你是不是有紧张状态下,说不出话的毛病?

如果有,请选择20个专业问题,录下你自己的回答,自己听!时长控制在3分钟左右。

如果你自己都不想听自己说话,那么就证明老师也不想听你说话!

认真听听,自己的表述是否符合SMART原则——

S:specific(明确的),你的回答应该有一个中心点,不要奢望面面俱到,这不是写初试卷子!

M:measurable(可衡量的),你的表述应该是有理可据的、客观的,而不是主观胡咧咧。注意,即使老师只是让你谈谈自己的想法,你也别真的就想到什么说什么,面试其实只是另一种考验知识储备的形式。

A:achievable(可实现的),不管是回答什么问题,不要说一些虚无缥缈的、难以实现的空想,尤其是老师询问你研究生计划、科研设想之类的问题时,切记哦!

R:relevant(相关性),有三层意思,第一,你的回答不要与其它问题的答案自相矛盾,面试时老师有时候会故意挖坑,如何避免漏洞?最好的方法是实话实说。第二,实话实说也不要什么都说,你需扬长避短,选你最擅长、熟悉的角度,不管是自我介绍还是理论面试都这样。第三,回答的逻辑要清晰,必须紧扣主题,不能随意发散。如果脑子宕机,可以跟老师说“我想想……”,停顿几秒,放慢语速。

T:time-related(有时限的)。说得太多是会遭人烦的,尤其是说得磕磕绊绊时,自我介绍控制在一分半以内,理论回答控制在两分钟以内,当然,如果你很熟悉一个点,可以适当延长。但是,不熟悉的问题多说多错。

02

表述方式

介绍人、事、物可以用FABE结构。即:

F:特征

A:优势

B:能给人带来的利益

E:案例

这个表述结构,特别在做自我介绍的时候,可以很好地抓人眼球。

例如,工科的宝宝,在复试的时候,你想突出自己是一个爱思考的人,那么——

F:老师好,我是XXX,个人觉得自己是一个爱思考、爱观察生活的人

A:很小的时候,我就喜欢抱着类似于《十万个为什么》之类的书看。生活中,我也特别注意观察身边的现象,例如,看到一座桥,我总是忍不住去想他的支撑结构。

B:这让我看到了很多我想研究的问题,虽然不一定每一个都特别有意义,但是当我在生活中的观察,和书上的理论有结合的时候,我就感到特别兴奋,并且对书上的某一个理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E:举个例子

这个表达方式的好处在于——

①上手给自己贴了一个标签(我默认你不会给自己贴一个不好的标签)。

②通过5~6句话去论证它。

③让老师对你有一个印象。

同时,大家注意这个自我介绍里,有一个引入我们想研究的问题的环节。

每个老师都喜欢自带问题的学生,因为自带问题(特别是你的问题和某个老师的研究方向,是比较接近的时候)的学生真的会更容易带,也可能给老师带来学术上的新思维。

这个套路可以很好把老师的问题引导到你可以提前准备的“我想研究什么问题”上来,这个就减少了老师问出“你不会的问题”的可能性。

PS:你想研究什么?几乎是复试最高频的问题之一,大家一定要提前准备。当我们要对某个问题,发表观点的时候,可以用OREO结构——

O:上手亮观点。R:说出你的理论根据。E:在这个问题里用这个理论解释的话会怎样,可以再举1-2个例子作为补充。O:重复你的观点。

用这个结构去说理,老师起码可以很好听清你的观点,同时显得也比较直接有逻辑。

03

事半功倍

想通过“读什么书”准备复试是一件事倍功半的事情。

当然,读书是好的,但是请记住,在复试里,老师本身默认的就是大家的水平是差不多的,以读什么书的方式准备复试,这肯定有帮助,但是事倍功半,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路径依赖。

你们应该更多地去练习自己的表达能力、英语口语。

讲真,如果有什么书对复试帮助特别大,我推荐的是《好好说话》、《蔡康永的说话之道》。

复试需要的是差异化的、表达能力上的技能,不要用造钉子的方法去造轮子,这两件事情不是一个系统。

04

联系导师,不是特别重要

中国人大抵是喜欢阴谋论的。

但是从常识的角度,复试可是5个老师一起打分,你觉得会有老师在个人没有百分百决定权的前提下给一个只通过邮件联系的陌生人承诺帮什么吗?

你过了,邮件泄露,老师吃不了兜着走。

你没过,而老师答应过你,嗯,你不上网闹,我才不信呢。

绝大多数老师对这个阶段的学生邮件,基本就是礼貌性回复,回了和没回一样的那种。

05

时刻警惕

初试成绩的优势和劣势,

在复试里基本是可以忽略的。

总成绩怎么算?

初试成绩除以5,再乘以一个系数(一般是50%-70%),也就是说,初试里7分的优势,在总成绩单上其实只是1分。

所以,高分的同学翻车、倒数的同学逆袭,都是大概率事件,请大家一定要保持警惕。

识别下方二维码添加艺研君的微信哦~

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艺研君公众号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初试压线过,复试如何逆转乾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ojtm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