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论天赋之于能力

论天赋之于能力

作者: 我和我的鳄鱼宝 | 来源:发表于2017-08-23 18:13 被阅读174次

  关于能力,长久以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部分人认为,能力完全或者能力的绝大部分是由遗传、早期的家庭环境决定的,后天的影响微乎其微。另一部分人则说,就一个成年个人的能力来讲,先天遗传的影响至多只能占到50%,甚至只有不到20%的影响,这一观点也是当下的主流观点。

  当前的主流观点认为,我们所有人出生时禀赋其实相差不大,重要的是家庭和学校里的教育,持这种观点中较公允的部分人,认为家庭教育的影响占优(殊不知人是无法选择出生家庭的)。另一部分别有用心者,则大谈学校教育、各类培训般的好处,甚至借此赚的盆满钵满。

  持后天教育对人影响较大的人们,除去那些教育工作者——如果老师都说教育的作用不大,显然会打击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实际上从教经验越丰富的老师越了解天赋的重要——不谈,还有部分人是秉着善意宣传这种观点的,号召大家发奋图强,不要陷入宿命论,实际却悲哀地发现人受制于先天禀赋,出生家庭这一事实。还有相当部分人禀赋不差,也付出了相当程度的努力,取得一定成就。他们当然可以大谈特谈自己是通过努力成功的,难道要说是因为自己“聪明”吗?那怎么显得出自己的优秀呢。最后的人禀赋有限,但因为已经付出巨大努力了,否认努力就是否认自己的过去,因此强撑着自己“相信”着努力有用,这些人当中除了极少部分因缘际会得奇遇者,最终会得到平庸的结局,然后大呼“时也命也”。

  说到这里,细心的读者应该已经能明了我的观点,没错,我认为:一个成年人的各项能力、他一生所取得的成就,绝大部分取决于他从父母先辈那里取得的遗传和早期的家庭教育,即所谓的先天部分。只有极少部分来自于后天的努力。当然还有一个巨大的变量——运气,运气在这里先不谈。

  现在详细论述我的观点。

  首先,信仰神祇的、以及持唯心论的读者不用往下看了,因为当人信仰“神”这种超自然的事物,相信万物来自心灵、来自主观时,实际已经接受了宿命论,也必然会接受造物主造人时给予每个人不同禀赋这一观点,虽然得到结论的方法不同,但这部分人是相信先天大于后天,努力只能改变过程无法造就结果的。

  我想请问剩下的持唯物论的读者,天赋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什么?我想你们会同意是智力,或者你们中的大多数会同意智力在一个人的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一说法。那么以唯物主义的观点看,智力是怎么产生的呢?先说说思想,智力的产生建立在人有思想的条件下,没有思想就没有智力,而思想是人体的机构——大脑——通过通过媒介(眼睛、耳朵等)将外界的客观事物(存在)以神经传输或激素刺激等方式反映在大脑中,最后经过大脑这一机构的处理(生理、化学)而产生的。显然大脑的构造决定了思想,亦决定了人的智力。

  那么是不是可以讲,大脑结构的不同造就了人与人智力的不同,作为人体最重要也最精密的器官,关于大脑的构造、发展研究无数,其中有这几点重要事实:1.不同个体在出生时大脑的重量出生时差异巨大;2.决定人思维能力,思考方式的“神经突触”的发育,在人的幼年期结束,且终生不变;3.神经细胞在幼年后生成一定数量(且不同个体间神经细胞数量差异极大)后终生不可再生。以朴素的观点看,不同个人间的大脑质量差异——有部分人肯定准备举出大象、蓝鲸的例子来反驳我了,我当人知道决定智力的是大脑质量占身体总质量的比重,那我反问你们,不同个体间大脑占身体的比例是一样的吗?——决定思维能力最基础的差异。神经突触的数量决定人逻辑能力、记忆力、音乐美术等能力的差异。而神经细胞的数量、活跃程度决定人的精力以及注意力(注意力也与神经突触有关)。部分读者肯定笑了,怎么?你准备用这么朴素、求证困难的观点和一副门外汉的语气就想驳倒无数“社会精英”赖以炫耀自身优秀、无数“劳苦群众”赖以自我安慰、无数别人用心者赖以敛财的“后天教育决定论”?我当然没这么幼稚,其实关于人体大脑的研究即使是现在最精美的科学也处于基础阶段,我就算专门搬来几百份相关书籍,寻找支持我观点的研究,各有理由的读者们还是能搬来上千本相关书籍,用百种方式回击我。因此在大脑方面我不准备多谈,算是抛砖引玉,欢迎有这方面知识的读者提出你们的观点。

  重点来了。

  既然智力决定于大脑,而大脑作为人体器官,必然与人体自身与人体其它器官遵循着同样的发展规律。而人体生长有一重要规律,即各主要器官在人成年后会停止生长,大脑也遵循这一规律,在人成年后停止发育。后天论者不想但不得不承认这一点,他们会说:“那又怎样?人从出生到成年经历这么多岁月,受家庭、学校、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你怎么证明这些外界因素不会对大脑的发育产生巨大的影响呢?”问的好,可我还真能证明,大脑的最终发育程度在出生时是已经注定或注定绝大部分的,后天和外部的影响微乎其微,至多改变智力达到最终程度的时间,无法改变智力的最终程度。

  现在我将采用类比论证说明我以上的观点。上文说道,大脑作为人的器官,必然遵从人自身及人其它器官相同的发展规律,否则也无法同容一体。证明人体其它器官具有出生时即注定了最终发展结果,后天影响基本微乎其微即可证明大脑具有同样特性。同样的,天赋作为影响人最终成就条件的一部分。只要证明在某一领域一旦拥有天赋,后天锻炼效果即可事半功倍,甚至具有拥有天赋者不经努力即可击败数十倍努力者,即可证明天赋对人成就的重大影响。

  先从天赋开始谈,身材高大、孔武有力这一组天赋,两者具有典型、巨大的遗传倾向。对身高的关注从古至今简直印在人们的血液里。在寸纸寸金的古代,哪怕是最严谨的史官,也不会吝惜对名人、异人的身高大书特写。如邹忌修八尺有余, 籍(项羽)长八尺馀,法国加洛林王朝的开创者被称为“矮子丕平”,屠杀苏格兰的英国国王被叫“长腿爱德华”。身高与智力一样,同样属于典型的、可遗传的天赋。

  身材高、力气大算天赋吗?在当今因为社会发展越来越尚智,没有以前那么明显。不过拥有较高大的身材依然是受他人关注喜爱的,而在某些体育运动中,身材高大带来的优势则是毋庸置疑的。在力量为尊(当今亦然)且冷兵器占主流的古代,具有身高(体型)方面带来的优势是极其巨大的。阅读《项羽本纪》,文章开头有这样的描述“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这里的学剑范指所有格斗方面的知识。项羽已经学剑不成了,为何日后还能在会稽太守府击杀数十百人,在最后的乌江边完成独杀汉军数百人的“壮举”呢?书中已经给出了答案, “籍长八尺馀,力能扛鼎”,身材高大、力大无穷的项羽,即使在尚武的古代,面对因“封侯”诱惑已经红了眼的汉家士兵,仍能独杀数百人。相信不会有读者认为项羽的高大身材和天生神力是通过后天不断举哑铃练就的,一个学书不能,学剑不成,学兵法不肯竟学的少年人,独独对举哑铃表现出了由衷的喜爱?可笑。

  身材高,力气大在肉搏中具有巨大优势,古人对这点的认识是很深的,罗贯中先生在三国演义中就塑造了身长九尺、使青龙偃月刀的武圣关羽形象。没有先天优势,后天再怎么锻炼也是白搭。现在的摔跤、拳击比赛也分重量级,正常情况下,一个羽量级的国际拳击冠军打不过一个重量级的三流业余拳手。人们总是喜欢在小说中寄托对生活的向往——因此以前主流小说电影往往是大团圆、皆大欢喜、正义战胜邪恶的结局。往往某种情结在小说里出现的越多,在现实生活中越少见。武侠小说中的主角刻苦学武,出山后打遍天下无敌手,看着很爽。现实中呢?在不拿武器的情况下,一个身材普通、经过二十年刻苦锻炼的武校生,打不过一个身高1米9,体重170斤上下在军队当过两年普通士兵的退伍军人。如果说硬要说在军队也是专业训练,一个身材普通、经过二十年刻苦锻炼的武校生,同时面对两个身材高大(如前)的普通人,也是大几率要败北的。欢迎有练武经验的人举例反驳我。有人要问了,项羽呢,怎么项羽就能独自斩杀数百人?这是因为项羽在自身神力的情况下,用了重且长的兵器,兵器的作用是巨大的。想想吧,同样使用兵器,一个身材普通、精通各种兵器的大师和一个天生神力,只经过基础武器学习的壮汉对垒,谁胜?我的答案是,只要有足够重、足够长的兵器,壮汉必胜无疑。一力降十会,一寸长一寸强,只有较高的身材和巨力才能驾驭长且重的兵器。如果这里有从小练武的读者,请问在肉搏战中,面对一个身高力大的巨人,你有几层把握,多年学武的效果去哪了呢?

  身材是不是遗传的,这里不需要我过多论述,只要有足够的观察,实际生活已经给予了答案。遗传因素对身高和体型最少占70%及以上,那些无论如何都瘦不下来和胖不上去,已经历经千辛万苦瘦下来稍有不慎就反弹的读者,可以自行回忆。同样的,丰富的营养、足够的睡眠或许可以让人长到1米8,甚至1米9(很少),那两米、两米一呢?从古至今那么多令人蔚然惊叹的壮汉,绝大多数都是天造就之的。

对身材力量方面的描述主要是围绕天赋这一层面,现在从器官这一层面继续我的论述。近视眼是困扰许多人的人体畸变。众多观点认为近视是环境、不良习惯共同造就的。据我观察,近视眼主要成因是基因,一旦满足触发条件必然产生,就如鸡蛋经过孵化才会成为小鸡,不孵化只能是鸡蛋一样。但是,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从小在被窝里看书,在黑暗的条件下玩手机,抵近看电视,长达十几个小时连续上网,可他们就是不近视,就是不近视,甚至长时间用眼后眼睛里没有一点血丝。因为他们拥有“无法近视”这一遗传,可能是多个基因造成了就一结果,这种人从出生就注定拥有优良的视力。请问众位读者,同样作为器官的人体大脑,同样是多基因铸就结果,有没有可能产生天生记忆优良、天生善于学习语言,天生对音乐敏感的条件?读者们,你们身边有这样“无法近视”的人吗?对于大脑而言,记性好、敏感、易专注属于好的特性,类同于不会近视,视力优良。而记性差、迟钝、注意力不集中类似于近视。一个有近视基因的人,在家长胆战心惊、如履薄冰地悉心照料下度过了幼儿和少年期,至多不近视(许多还是不幸近视了,因为有着“必须近视”这一基因),绝不会视力好。而天生目力过人的,经过十余年二十年的滥用眼睛,在家长的不闻不问和听之任之的态度下,一样能看清数百米外宣传栏上的字体,非常公平。同样的,一个天生记性好、理解力强、注意力集中的人,就算不怎么读书(现今社会还是得识字)的人,成年后只有有一点机会就能取得惊人成就。而天生记性差、理解弱、注意力不集中的人,就算靠读的吐血的方式努力学习,成年后的成就也极其有限,引来他人“技止此耳” 的嘲笑。发生在清朝后期的天平天国运动的领袖杨秀清,大字不识一个,20岁前只是个烧炭工,然其参加起义后把握机会进入领导层,在带兵打仗和政治方面展现出过人的天赋,一跃成为天国实际掌控者。打得正宗科举出身的同进士曾国藩先生两度求死,杨秀清的对手写他“ 于行阵机宜,山川形势,颇能谙习。虽不读书,罔知兵法,然皆谲诈机警,逞其毒焰,竟能成燎原之势 ”,天平天国忠王李秀成回忆“ 东王佐政事,事事严整,立法安民,民心佩服 ”。现在有些人说什么,读书、学习其实最重要的是锻炼思维、做事的能力。可惜在两百年前耕读家庭出生、经过几十年读书“锻炼”的曾国藩也被一个农民家庭出生,从不读书的杨秀清打的抱头鼠窜,看来军事、政治方面的能力不属于思维、做事能力范畴。

  最后,我要用逆向推论的方式再次证明我的观点。

  性格也是建立在人有思维这一条件的,因人脑构造、最初(注意,是最初)家庭环境造就的性格终生不可改变。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是古人总结的至理名言。这里我想问问社会经验丰富、成立家庭有小孩的读者,是否发现小孩儿岁时倔强,成人时必然倔强,少时活泼,成年后必然不会孤僻。成立家庭时脾气暴躁的伴侣,在无数争吵后承诺改过自新,如今脾气变好了吗?嗜好赌博、投机的亲友,倾家荡产、妻离子散甚至断手断脚的亲友,最终吸取教训了吗?难道能说代价不够惨痛,生性如此,不可易耳。既然同样是经过大脑产生的思维铸就的性格无法改变,凭什么认为属于大脑思维范畴中的智力能改变呢。

  写到这里,这篇文章差不多也要结束了,笔者在这里只是提出自己的观点,不会号召大家去做任何事,如果一定要说什么,无非是希望大家对各种培训班报慎重态度,一笑。说起来,承认天赋论就是承认血统论、承认宿命论。可是血统论、宿命论难道不是深入人心吗?很火的日本民工三大漫里,鸣人拥有仙人之体和火影父亲,路飞有海军大将的爷爷和万中无一的霸王色霸气,黑崎一护我不了解。

相关文章

  • 论天赋之于能力

    关于能力,长久以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部分人认为,能力完全或者能力的绝大部分是由遗传、早期的家庭环境决定的,...

  • 混得好的年轻人,都有这三个特质

    最近参加了一场哥大校友会。 在会场交谈时你会发现,这群要天赋有天赋、要能力有能力、论家庭条件同样远超一大票普通家庭...

  • 天赋论

    魏教授说:“别人经常问我什么叫天赋高,天赋高的一个特点是学习得快。所以你用两年的时间能够跟林恺俊同台竞技,这已经很...

  • 天赋论

    我做事从来不讲究什么天赋,是的,每个人对某些事物天生敏感,但所谓敏感不一定是一个人的长处。比如说对气味敏感的人,闻...

  • 天赋论

    常有家长询问:老师,您看我们家孩子有没有天赋? 那到底什么是“天赋”?天赋就是付出汗水。成名的大师们用汗水换来...

  • 天赋论

    每个人都有天赋点。 天赋发挥出来,运用的了就是天才。 生活中的天才不多见,因为大多数人并没有运用好自己的天赋点。 ...

  • 天赋论

    【浮生 · 思绪系列】 天赋论 天赋者,天纵之力也。人之天赋,神授而潜行于体...

  • 《思想本质》C2一个人真的天生有5万个概念么?2 反驳极端天赋论

    1极端天赋论:平克对福多极端天赋论的反驳 这一章的内容,主要是平克对极端天赋论的反驳。其中涉及的反驳主要来自于进化...

  • 江湖江湖

    楔子 人之于山,青山隽永;人之于水,烟波浩荡。 人,之于江湖,是过客?是风景?是故乡?是他乡?是只要成就,莫论岁月...

  • 敏感让你更优秀,钝感让你更从容

    周围有不少心思敏感之人,敏感之于事业,这是极好的天赋,往往细致周全;然而,敏感之于人际,却会不时的负累自己,风吹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天赋之于能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oljd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