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在开车的时候,一家三口在车上讨论去常州恐龙园玩的事情。
老婆说:“我们买2天的通票,进出不限次数,这样可以住在恐龙园外面的桔子水晶酒店,可以省一些钱。”
乐乐很有情绪地回应道:“不行,我要住恐龙酒店。”
我听到孩子情绪,我就倾听了他:“你很想住恐龙酒店。”
(此处虽然是倾听,可是觉察之后发现是有目的的倾听,为后面的讲道理和给建议做铺垫)
乐乐:“是的,我一定要住恐龙酒店。”
我:“可是恐龙酒店里根本没有恐龙啊,价格又那么贵,还是住桔子水晶酒店吧。”(沟通绊脚石:讲道理、给建议)
(我想住经济一些的酒店,我和孩子有不一样的想法,其实是我们有不同的需求。我的需求是合理支配金钱,孩子的需求是住的舒适,因为这酒店有他喜欢的自助餐、恐龙电影、恐龙模型展示。我可以用我-信息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乐乐,你想住你喜欢的恐龙酒店,我希望住经济一些的酒店,这样可以节约些钱,我们现在遇到了一个问题,那我们回家后一起来想想办法解决吧。这样可以进入到冲突解决的程序,如果孩子不愿意,还是有情绪,那就继续倾听他。)
听我这么一说,乐乐的情绪又起来了。
乐乐:“不行,我一定要住恐龙酒店。哪怕那差价400块钱我来给。”
(可以看出来孩子说这话是带着情绪的,倾听孩子更合适:“你宁可自己出差价也一定要住自己喜欢的恐龙酒店。”
既然他做出了让步,那我就说:“行啊。”
乐乐:“我很想住恐龙酒店,可是我也不想花我自己的钱。”
(这里可以看出孩子的内心很纠结,继续倾听他是比较恰当的做法:“你很想住恐龙酒店,可是让你花自己的钱你又很心疼,挺不情愿的。”)
听了他的话我已经开始有点烦躁了(说话不算话啊),我尽量压住自己的怒气,然后平静的对他说:“我现在在开车,这个事情的话,我们等回去以后再协商吧。”
他的情绪又起来了:“一定要住恐龙酒店,我就要住恐龙酒店。”同时,不停地踢我驾驶座椅的后背。
然后我直接就发飙了:“别烦了,再烦你给我下车。”
(此处,孩子有情绪,我也有情绪,大家都不爽,这时我是没有心力去倾听孩子的,而且孩子一直说“我一定要住恐龙酒店”让我无法专心开车,孩子的行为已经影响到我了,我可以发送一条面质性我信息:“乐乐,你说了好多遍‘我一定要住恐龙酒店’,又不停地踢我的驾驶座椅,我很烦躁,这样我无法专心开车。”不评判、不指责,只是表里一致地表达当下的事实、感受和影响。)
孩子吓得也不敢说话了!
我相信在生活中,类似的沟通会出现在几乎每个家庭,有时候,事后,我们会觉得自责和内疚,怎么又指责和恐吓孩子了呢?可是,这或许这就是当下这个阶段我们和孩子沟通模式的一部分。当然,事后,我们除了自责,还可以去内省和觉察:在那个当下,我的想法是什么,我的需求是什么,我内心的感受如何,那对方的呢,如果下次再出现类似的情况,我可以作何调整,我该如何和对方沟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