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CSS中的长度单位一共有8个,分别是px,em,pt,ex,pc,in,mm,cm。(ex:相对长度单位。相对于字符“x”的高度“x-height”。此高度通常为字体尺寸的一半。如当前对行内文本的字体尺寸未被人为设置,则相对于浏览器的默认字体尺寸。pc:派卡(Pica),绝对长度单位。相当于我国新四号铅字的尺寸。in:英寸(Inch),绝对长度单位。mm:毫米(Millimeter),绝对长度单位。cm:厘米(Centimeter),绝对长度单位。)
1、px:像素(Pixel),相对长度单位,相对于设备的长度单位,像素是相对于显示器屏幕分辨率而言的。譬如,WONDOWS的用户所使用的分辨率一般是96像素/英寸。而MAC的用户所使用的分辨率一般是72像素/英寸。
2、pt:点(Point),绝对长度单位。确切的说法是一个专用的印刷单位“磅”,大小为1/72英寸。用于印刷业。
3、em:相对长度单位。相对于当前对象内文本的字体尺寸。如当前对行内文本的字体尺寸未被人为设置,则相对于浏览器的默认字体尺寸。任意浏览器的默认字体大小都是16px。em的值并不是固定的;em会继承父级元素的字体大小。
4、rem:使用rem为元素设定字体大小时,仍然是相对大小,但相对的只是HTML根元素。这个单位可谓集相对大小和绝对大小的优点于一身,通过它既可以做到只修改根元素就成比例地调整所有字体大小,又可以避免字体大小逐层复合的连锁反应。
5、vw、vh:vh等于viewport高度的1/100.例如,如果浏览器的高是900px,1vh求得的值为9px。同理,如果显示窗口宽度为750px,1vw求得的值为7.5px。
6、vmin、vmax:vh和vm总是与视口的高度和宽度有关,与之不同的,vmin和vmax是与这次宽度和高度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有关,取决于哪个更大和更小。例如,如果浏览器设置为1100px宽、700px高,1vmin会是7px,1vmax为11px。然而,如果宽度设置为800px,高度设置为1080px,1vmin将会等于8px而1vmax将会是10.8px。
在页面上可以看到,72px的字体要比72pt的字体小一些,但96px正好和72pt大小一样。(因为window下,屏幕分辨率一般是96像素/英寸,而1pt大小为1/72英寸)
分别用800×600和1024×768看页面的文字,明显高分辨率下,文字就变小。而且,关键的是,无论用px还是pt,都会变小。pt并没有如有些人所说,是“绝对”的,“固定”的。
但如果用打印机把这页面打印出来,就可以看到:无论屏幕用什么分辨率,打印出来大小都是一样的(这是当然的)。
“屏幕”上的各种信息,包括文字、图片、表格等等,都会随屏幕的分辨率变化而变化,一个100px宽度大小的图片,在800×600分辨率下,要占屏幕宽度的1/8,但在1024×768下,则只占约1/10。所以如果在定义字体大小时,使用px作为单位,那一旦用户改变显示器分辨率从800到1024,用户实际看到的文字就要变“小”(自然长度单位)。
那是不是用pt做单位就没这样的问题呢?错!问题同样出现。刚才的例子已经很清楚的说明,在不同分辨率下,无论是px还是pt,都会改变大小。
Mac机怎么情况不清楚,在Windows里,默认的显示设置中,把文字定义为96DPI(PPI,微软都将DPI和PPI混为一体,我们也就无须较真了)。这样的定义,说明了:1px=1/96英寸。联系pt的概念,1pt=1/72英寸,可以得出,在这样的设置中,1px=0.75pt,常见的宋体9pt=12px。在显示器分辨率不变的基础上(比如现在常用的1024×768),1px大小也就固定不变,改变显示设置,调整为144DPI,可以得出,1px=0.5pt,常见的宋体9pt=18px。原先用12px来组成的一个文字,现在需要18px来组成,px多了,文字就“大”了,更易阅读了。
所以,px和pt的使用区别,只有当用户改变默认的96DPI下才会产生:使用px定义文字,无论用户怎么设置,都不会改变大小;使用pt定义文字,当用户设置超过96DPI的值,数值越大,字体就越大。
(附公式:pt = px * dpi / 72)
在网页设计中,面向用户的屏幕的基本单位是px,因此使用px作为单位是最简单也最容易理解的,而pt也不过是通过了Windows的设置乘上了一个比率转变成px再显示,算是绕了个圈子。
但在Word或Photoshop中,使用pt就相当方便。因为使用Word和Photoshop的主要目的都不是为了屏幕浏览,而是输出打印。
PPI(DPI):pixel(dot)per inch,每英寸的像素(点)数,是一个率,表示了“清晰度”,“精度”。
1em=16px。那么12px=0.75em,10px=0.625em。为了简化font-size的换算,需要在css中的body选择器中声明Font-size=62.5%,这就使em值变为16px*62.5%=10px, 这样12px=1.2em, 10px=1em,也就是说只需要将你的原来的px数值除以10,然后换上em作为单位就行了。
注意:避免字体大小的重复声明。也就是避免1.2 * 1.2= 1.44的现象。比如说你在#content中声明了字体大小为1.2em,那么在声明p的字体大小时就只能是1em,而不是1.2em, 因为此em非彼em,它因继承#content的字体高而变为了1em=12px。
相对单位em是相对于元素本身的字体大小的。在css中唯一例外的是font-size属性,它的em和ex值指的是相对父元素的字体大小。
除了font-size之外其他属性的em计算相对于元素自身字体大小。
可以看出,子元素的字体大小是父元素字体大小的50%,而子元素的margin-right值是自己字体大小的20%。且子元素的宽度用em表示也是基于自己字体大小,而不是父元素的宽度哦!
ex单位被定义为”当前字体的x-height或者一个em的一半”。给定的字体的x-height是指那个字体的小写x的高度。通常,这是这个字体的中间的标志。
x-height:小写字母x的高度
对于这种单位有很多的用途,大多数是用于排版的微调。例如,sup元素,代表上标,可以用相对定位和一个1ex的底部值在行内被推高。类似地,你可以拉低一个下标元素。
PS:calc()= calc(四则运算)
说明:用于动态计算长度值。需要注意的是,运算符前后都需要保留一个空格,例如:width: calc(100% - 10px);
任何长度值都可以使用calc()函数进行计算;
calc()函数支持 "+", "-", "*", "/" 运算;
calc()函数使用标准的数学运算优先级规则;
下面看对于calc()的应用:
此时的效果很简单,就是div.box完全遮盖了div.demo,如下图所示:
下面,在div.box上添加10px的内距padding,同时添加5px的border,div.demo上添加了一个padding:3px 0;
这个时候div.box的宽度大于了其容器div.demo的总宽度,从而撑破容器伸出来了,如图所示:
为了解决撑破容器的问题,以前我们只能去计算div.box的宽度,用容器宽度减去padding和border的值,但有时候,我们苦于不知道元素的总宽度,比如说是自适应的布局,只知道一个百分值,但其他的值又是px之类的值,这就是难点,死卡住了。
有两种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1、box-sizing 2、calc()。随着CSS3的出现,其中利用box-sizing来改变元素的盒模型类型实使实现效果,但今天我们学习的calc()方法更是方便。
1、div.box的box-sizing设置为border-box;
效果:
div.demo:
div.box:
2、使用calc()
知道总宽度是100%,在这个基础上减去boder的宽度(5px * 2 = 10px),在减去padding的宽度(10px * 2 = 20px),即"100% - (10px + 5px) * 2 = 30px" ,最终得到的值就是div.box的width值:
这样一来,通过calc()计算后,div.box不在会超出其容器div.demo的宽度,如图所示:
rem来做移动端的响应式适配:
参考文献:http://web.jobbole.com/82490/
calc()参考文献:http://www.w3cplus.com/css3/how-to-use-css3-calc-function.html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