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忠实影迷,今年春节期间,我一共看了四部电影,分别是《唐探3》、《刺杀小说家》、《新神榜:哪吒重生》和《你好,李焕英》。如果让我来推荐,无疑一定是《你好,李焕英》。
看完电影以后,我忍不住发了朋友圈,表达了对这部电影的喜爱和肯定:“笑点与泪点齐飞,演技和情节并重。今年春节,我只推荐《你好,李焕英》。”然而,通过朋友圈和其他渠道的一些交流,我也听到了不一样的评价。如:电影中喜剧的哏过于烂俗,手法过于刻意,情感过于煽情等等。
我在感慨之余,忍不住撰文一吐为快。
母庸质疑,作为一位新人导演,《你好,李焕英》并不完美,贾玲在艺术技巧上还有不成熟的地方,整部电影也没有摆脱“头喜尾悲”的小品模式。
但我要说,瑕不掩瑜,《你好,李焕英》仍然是一部闪闪发光、可圈可点、饱含真情的好电影!
这一点,票房可以作证,豆瓣的评分可以作证,万千影迷的好评可以作证,无数主流媒体的点赞可以作证。相信,群众的眼睛一定是雪亮的!
首先,这是一部有诚意的电影。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周星说:“无论技术上的穿越还是故事上的表现,影片最根本的成功还在于人性、情感的支撑。说到底,春节档期乃至中国电影已到了一个新的时期。若没有真情实感,没有对人生刻骨的体味,没有对于电影是为了表达自己内心割舍不去的情感需要,那么那些创作都必然只是喧嚣一时,仅仅满足肤浅的感官刺激。”
《你好,李焕英》是贾玲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处女作,李焕英是贾玲已故母亲的名字。其实早在2016年,贾玲就在喜剧综艺的舞台上演绎过她与母亲的故事。小品过后,她又筹备了三年多,填补进许多细节,以更适合电影的方式重新打出这张“亲情牌”。
对于自编、自导、自演的《你好,李焕英》,她说:“这是我掏出真心来拍的电影。”
对于贾玲,因为刻骨铭心,所以情感细腻。
女儿贾晓玲从小就没给妈妈省过心,在妈妈遭遇车祸后,她悲痛难言,趴在病床前失声痛哭:“我当你一回女儿,连让你高兴一次都没做过。”
处于崩溃状态下的贾晓玲,竟意外穿越回到1981年,和年轻时的妈妈李焕英相遇,成为好姐妹。
贾晓玲想尽办法让妈妈更高兴,付出种种努力想要改变妈妈的命运,希望妈妈能遇上“大好事儿”。
贾晓玲帮着年轻的李焕英组织队员参加女排赛,希望妈妈未来的命运可以改变;她又为李焕英牵线搭桥,撮合她与厂长的儿子沈光林;她还借着贾晓玲在台上演出,圆一回让妈妈看见舞台上女儿的心愿。
影片里的许多情节都在真实的世界有迹可循,只是剖开了某些细节,也偷偷藏着贾玲的爱的心思。
笑梗和包袱,不仅是裹住内在情感的调和剂,也是一种回望心中伤口时的疗愈方式。
其次,这是一部有创意的电影。
在观影过程中,我和大部分观众一样,经历了从喜到悲的心路历程。电影的前半段是各种哏各种搞笑,我在大笑之余,也稍觉乏味,以为这就是一部普通的现代穿越喜剧片。
落入俗套的穿越戏码常常会让穿越者带着全知全会的视角,但贾玲没有把剧本写成让贾晓玲帮助李焕英一路“闯关”无所不能。
她不改变女排比赛的既定结果,更没重塑妈妈的人生命运,仅仅用质朴的情感与观众共鸣。“穿越回来只为了让你开心”的心思,美好又纯粹,在电影里闪闪发光。
尤其要点赞的是,电影在快要结束处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反转。没想到的是,妈妈其实也从2001年穿越了回去,提前晓玲一步,但她没有戳破,而是默默配合着女儿……因此现在的李焕英,就是自己的妈妈,即使重来一遍,妈妈依旧作了同样的选择。
贾晓玲醒悟以后,忍不住放声大哭,一路狂奔着去找妈妈,伴随着回忆画面的出现,谜底一一揭晓,瞬间前面所有的哏都变成了催泪点。
在那一刹那,我也忍不住泪流满面,感动于母爱的伟大,感动于那份情感的真挚,感动于“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无奈与痛苦。
影片里许多本只靠情感来支撑的细节被赋予了更牢靠的逻辑。穿越的情感巧思,让观众恍然——孩子只是一味觉得自己是父母的麻烦,殊不知,爱的伟大正是因为明知你可能不够好,但我依然选择爱你。
最后,这是一部有勇气的电影。
贾玲曾说:“我不是想当导演才拍了这部电影,是想拍这部电影才当了导演。”由始至终,她纯粹为了李焕英,做了这一切。所以,哪怕有些视听技巧上的稚嫩,观众们都只会更珍惜她的一片真心与纯粹,更要为她的勇气点赞。
任何高级的技法其实都比不过一个导演面对自我、面对生活、面对生命时流露出的勇气和真心。
朱自清为纪念父亲,写了一篇感人至深、流芳百世的散文《背景》,贾玲为纪念母亲,拍了一部同样感人至深、一跃成为票房黑马的电影《你好,李焕英》。
诚然,后者可能还不够经典,还不能和前者相提并论,但这份爱心,这份勇气,这份执着却让所有人动容。
为母爱点赞!
为真心点赞!
为《你好,李焕英》点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