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野人
*本文配图买均为作者习作*
三十年来,书法最大的失败是重技、析技、炫技,从名家工作室到高校书法专业,一切围着展览技术要求而书法,失去自我。轻书心、轻书道、轻创造。展评核心是“审技找错字”,拒绝“创造创新”。
书者评者,全都走进无意识的,竞技恶性循环的魔圈。而且技越熟,字越恶俗,使大部分书法人,丧失了创造功能,可怜,可悲!这不是时代潮流,而是毁坏书法生态!
当代书法,“国展、兰亭奖”之作,犹如白水炖肉鸡,吃者、品者口味,早已习惯了养鸡场的鸡屎味。饲料肉吃多了,骨子里都冒着饲料味,偶有山鸡味,众口一词:这不是鸡肉,咬牙闭嘴,手示驱除!肉鸡屎味,已融化成为多数书法人的家常味,可叹!何奈!
高人品书法,品的是味道,多味化一,大味纯真淳朴,品的是形而上之味,故为贵品。爱好者读书法,看到的是皮相,读到是字的出处、章法、笔法、墨法、结字,如此解读品评书法,多是初级低级的形而下品评,故为贱评。可悲的是,当代各级书法展评,多在皮相层面论高下。
书法史不仁,警告书法人:不管怎么写,不论写十年、百年,写谁象谁,也不管是啥主席、教授,奖项一箩筐,不断办展,刷影响力,找存在感,在古人的大树下,万般折腾,整不出自己强烈辨识度,写不出独立笔墨语言,一切都是浪费资源,五十年后,都是一堆废纸。
书法辨识度和艺术个性,是书者的身份证,是书者的DNA,是书者凝聚的魂魄。共性是书者的魂,个性是书者的魄,有共性不辨个性,魄散魂飞;有个性不见共性,是行尸走肉。以此关照,七、八届兰亭金奖,高下自辨。八届金奖仍处在小学阶段,生活尚不能自立,七届金奖已中师毕业,找到了自己的饭碗。
每逢书法“国展”来临,为了提高本省、市入展获奖率,向上级汇报成绩。各级书协、院校,争先恐后组织看稿会,看者被看者,桎梏审美,乐此不疲,甚是荒谬。如此“选美选花”,严重背离艺术本质,等于提前给被看者,注射了书法弱智剂,看得越勤,感染“病毒”越深刻。及时止损,遵循艺术规律,是积艺德。
“坐地日行八万里”,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变则通,万变恒变。书法创作也不例外。重复自己,重复先贤,知变不善变,是思想僵化,才情殆尽,笔下枯竭,浪费笔墨,消耗生命。当代书法,技进乎匠者众。在技的层面执着奋斗,各级比赛证书、头衔满柜,圈里圈外,呼其书法家、老师、主席、教授、院长……功成名就?飘飘然,然飘飘,欣然默认。真以为自己就是书法皇帝?“试衣”不择地,到处传经,其实,还光着腚,是不自知?是眼睛全白无黑珠。
笔者建议国展和兰亭奖创作,七个标准,不合条件,宁缺毋滥,书法评奖,有违艺本,达门槛者,皆属入围。有利于书法创新型发展:
一,书写内容必需自作诗文(文章是书法人份内之事)。
二,命题创作至少三种书体(检验作者能否举一反三)。
三,杜绝搬运古碑帖原字出现在作品中(检测实证书者变通改造能力)。
四,拒绝和当代展览体形式、章法、结字高度相似(去除无脑机械模仿)。
五,创作者必须交篇千字左右的创作感言(可证书者艺术创作心理)。
六,纯白色宣纸创作,黑白本色最丰富(避免多色乱睛目盲)。
七,评委次次更换,请七十岁以上,德高望重者任评委,把文学诗词、评论批评、书史文字等专家引进评委团(可除审美固化定势思维)。
强烈呼吁“国展、兰亭奖”评委,切勿再懵评,不断推荐低能评委进入评选队伍,浪费国家资源,是犯罪。把一些有思想,有创造力,七十岁以上,德高望重,有创造力的书法人,请进评委队伍,是积艺德。如:刘正成,王镛,何应辉,鲍贤伦,韩天衡,刘云泉,周俊杰,丛文俊,沃兴华,王澄,陈振濂,尉天池,王冬龄,邱振中,华人德,黄惇,聂成文,李刚田,丛文俊,刘一闻,曾来德,徐正濂,胡抗美、徐本一,曹宝麟,翟万益……
伟人指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通用人类任何行业。改革开放,“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书法篆刻模拟西人的评选展览机制,实践证明,劳民伤财,误艺害人。民国出大师,主因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开放后,不惜自残向外求,最终求来一母多胎,审美固化的“国标体”。其他行业亦然,没有自主创造,不能更生,仰人鼻息,摁死高端,精英自宫,终生残疾。
书法作品是作者的脸面,有个性没共性是野狐禅,有共性无个性魂散。媒体发达,比赛展览入展获奖,多共性少个性,摹仿创作者众。名利心切,导致共性泛滥,独善其身的个性,凤毛麟角。共性有标准可依,个性需要高眼综合能力,方能认知。书法史永远是:存留有价值有个性,淘汰无价值的共性。
甲辰秋分日,昼夜对半,新野人随笔于重庆龙头寺之归一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