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第9期书评影评课(齐帆齐商学院)
《爱与自由》:你可能未曾真正爱过你的孩子

《爱与自由》:你可能未曾真正爱过你的孩子

作者: 云上角落 | 来源:发表于2023-08-13 10:07 被阅读0次

    新华网发布的一篇内容让我感触颇深,暑假期间,父母们除了身体感觉躁热不舒,内心更是焦灼不安。孩子整天与电子产品为伴,沉迷电子游戏。家长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强制管控容易伤害亲子关系,不管不顾又担心孩子游戏成瘾。

    在成瘾医学中心心理治疗师刘艳看来,“游戏成瘾反映的是真实的需求。”一个人的生活中如果重复性发生某一类事件,从心理学的视角看,这样的事对其而言一定是有意义的——或是帮助其获得了什么,或是帮助其回避了什么,或是以上两种可能性的叠加。

    “当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时,他们爱的往往并不是游戏本身,而是一些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满足但在游戏里获得的感受:被关爱的感受、自由的感受、愉快的感受、有力量的感受等。”

    孩子沉迷游戏,其实可能是在向家长们发出呼救——‘请给我有温度的爱’。

    看到这儿不免有父母会感慨、会抱怨:还要我怎样做才算是爱你?为了照顾你,我放弃工作,当起了全职主妇,天天在家做家务,一心想把你照顾好,因此你爸爸和你奶奶都瞧不起我。忍着这些白眼,只是为了让你好好搞学习,你的成绩却一次次让我失望;你是女孩儿,妈妈知道琴棋书画对于你来说是很必要的基础素养,我自己省吃俭用,花大价钱买了钢琴,你却不知珍惜,每次练琴垂头丧气的…这样下去考级都过不了,你能对的起我的良苦用心吗?

    那么问题来,父母付出这么多,可为什么孩子却感受不到呢? 张洪涛在《爱与自由》这本书中说:这种有附加条件的爱只是一种交易,就像我们拿钱买服务一样,不能称作真正的爱,真正的爱是无条件的。

    《爱与自由》的作者张洪涛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郑州定得心理咨询工作室创始人,他深耕教育领域10多年,同时也是一位对女儿很用心的父亲,他在这样的工作经历和生活角色当中不段实践和分享爱与自由的理念,坚信成长环境的重要性,而父母本生就是孩子最重要的环境。

    爱与自由是在我们所认可的经典育儿精髓,但是在遇到具体问题时却失去抓手,瞬间不知该如何做才好。总觉得理念虽很好,但却太理想化。作者为了解决我们的困惑,用温细的笔触帮家长朋友们将爱与自由的理念,运用到具体的育儿行动中,讲的都是育儿路上必然会面临的问题。比如孩子要吃零食、看电视我们该怎么办?孩子不喜欢做作业、爱磨蹭,我们该如何对待?孩子做错了,我们该如何批评孩子?……用非常多发生在他工作中以及自己育儿过程中的案例故事,以黑白两种镜头的交替对比分析,提出他倡导的育儿观理念。文中没有说教,只是想以关切的口吻告诉各位爱孩子的父母们该如何真正的爱。

    提到爱,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只有不会爱孩子的爸妈。但这份爱却滋生了伤害、仇恨、不满…那到底何为真爱呢?

    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纳。

    现在大家生活的物质条件好了,每个家庭都期望能给孩子提供更多的帮助,去让孩子成为那个更好的自己,然而在给予之前他并没有看清楚,自己的孩子是谁?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不同的种子,他可能是土豆,而他的父母却期望他是玫瑰。在生活中我们不难见到很多家长这样说:唉,我家孩子不爱说话,我想给他报个口才班锻炼锻炼。我家孩子坐不住,我想给他报个绘画班。我家孩子胆子小,我想给他报个拳击班…如此种种。在每个家长的眼中都住着一个完美孩子,常常用完美孩子的标准来于自己的孩子对比,看到的也全是自己孩子的不足,却没有看到土豆本身的优势,去提供适合土豆成长的环境与营养,而是恨不得把它嫁接成玫瑰。书中提到:父母越无法接纳孩子的某一方面,孩子某这一方面的问题就越突出。当父母看不惯或想要改造孩子的某个行为,孩子会不自觉的认为自己身上的每个特点和行为习惯都代表自己。父母不认可不接纳这些行为习惯就等于不接纳他本身。所以他会抗拒被改造,甚至会夸大自己的某个行为习惯,好让父母看见自己,并以此保护自己的独特性和完整性。就好比你孩子不爱说话,你强迫他每次跟别人打招呼,他就会越发抵触和别人打招呼。

    从小不喜欢与人交流的艺术家
    给予爱而不是付出爱,才是真正的爱。

    书中讲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少年因为成绩不好,被妈妈大骂了一顿,他忍不住和妈妈顶嘴,被妈妈赶出了家门。傍晚时分,又饥又渴,想吃点东西,可是身无分文,热心的饭店老板,免费给他吃了一顿饭。孩子吃着吃着眼泪掉下来了,感动的说我们素不相识,可你却对我这么好,可我妈妈却把我赶出家门,叫我再也不要回去了。老板听了说:“我不过给你一顿饭,你就这么感激我,你妈妈做了10年的饭给你,你怎么不感激呢?仔细想想是因为饭店老板给的是没有交换条件,关爱的饭,这也是无条件的爱。妈妈做的饭却需要他听话、用好成绩来回报的,是有条件的爱。他不听话,成绩不好就会让他滚,所以他不会感激母亲。假如饭店老板也嘲笑他:“你以后要听话,不然饿死你这个小兔崽子。”说不定孩子宁可饿死也不吃了,也不会感激他。

    无条件的爱就如太阳,不管你看不看得到它,它依然爱着你。不管白天黑夜晴天阴天,它依然在这里,它不会因为你不爱它而受伤,它永远都是单向的,只向着你。有条件的爱就像月亮,如果太阳不给它爱,它也没发给你爱,它爱你,是因为先有太阳的爱,如果他没有得到充分的爱,它是不会充分的爱你的。付出爱背后可能有另一种心态,如果付出爱一段时间后感觉很受伤,那么付出爱背后的原因可能是索取爱,如果为了得到爱而付出爱,那么爱就是有条件的,结果注定是受伤的。

    你的爱可能正在绑住孩子的手脚

    俗话说,父母的见识是孩子的天花板。爱孩子就需要父母不断拓展“自我界限”。书中提到所谓自我界限,就像是笼罩着我们的无形的笼子,每个人的认知和能力都是有限的,这有限的认知和能力构成了一个笼子,把一个人圈禁了起来,人们一般不会跨出这个笼子,一旦跨出了笼子就会觉得不安全,因为这脱离了自己的认知和能力,所以人们会自觉待在这个笼子里。比如有些父母信奉铁饭碗的安稳,不允许孩子选择其他们自己喜欢并有热情的工作方向。还有的父母认为只有好好读书,上高中、上大学才是王道。其他与学习无关的发展方向都是旁门左道。父母的认知决定孩子成长的高度。父母与孩子相伴一场,孩子存在的意义,本就是想用他那幼小生命唤醒我们生命的重新成长,如果一直逼迫孩子成长,而父母自己却不成长的话,那么你可能正在用自己有限的认知框定孩子无限的未来。

    父母真正的爱孩子,就应该让孩子“海阔凭鱼跃,天空天高任鸟飞”,而不是把孩子装在套子里,做什么都束手束脚。

    爱与自由是每个孩子都真切渴望得到的,而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孩子真正被这两样东西滋养和浸润着,舒展的活出了真我?所有优秀的父母都是学而知之,而非生而知之,父母们真应该读读这本张宏涛的《爱与自由》,它能让你了解并理解孩子,学会如何去爱孩子。愿所有爱孩子同时也真心喜欢孩子的父母,希望你们能拥有最美好的亲子关系。

    孩子的童年很短,请用爱的小事填满。每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只是花期不同。爱、自由、尊重永远是最好的滋养。孩子和父母之间最好的亲子关系就是你在长大,我在成长。

    第9期书评影评写作特训营 第15篇,字数2772,共累积21113字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爱与自由》:你可能未曾真正爱过你的孩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opfm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