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修心勿空踏

修心勿空踏

作者: 拂衣归田 | 来源:发表于2023-05-26 12:21 被阅读0次

    昨天早上,一位妈妈在群里问:二宝5岁,早上起来问:“什么是假的我?什么是真的我?”,应该怎样回答5岁孩子这样的问题?

    我猜测孩子可能认识到了不同状态的自己,或者接触到了假的真的的概念,对于5岁的孩子,都是真的自己,只是不同的状态。就像白天没有黑暗,夜晚没有光亮,但都是一天中的部分。首先,应该弄清楚孩子为何有此一问。

    经过家长了解,源于孩子姐姐昨晚的作文题是对“别人是别人,我是我”的看法,孩子由此产生了一些相关概念的区分困惑。

    实际上,他用来表述的词汇,与他要表述的事物之间存在偏离错位,而妈妈弄清楚之后,也就知道他指的是什么,并可以根据他的疑惑进行引导。

    “文字——文字的指向”之间的名实差异,在修行中很容易遇到,只能用心体察、体证,实修而避免空踏。

    面对同一个问题,大脑思考得出的答案,根据立场、角度不同而不同。

    心得出的答案,语言表述会有所不同,但质地相同,质地取决于人心与客观规律的趋近程度。

    对于成年的我们,存在假我真我之分,人在出生时无善无恶无喜无悲的状态是真我,孩童时期的状态接近先天本真。

    后来以大脑思维确立、适应现实世界的这个我作为自己,而那个更为本真的自己,渐渐沉睡。

    这并非文学性的表述,在人体修证过程中能够真切观测、证到的身心变化。

    我现在也记不起自己五六岁时的状态,回想的时候,心里依稀有些遥远、熟悉而陌生的感受。

    在修行心法的作用下,那个沉睡的主我醒来,但后天形成的客我非常固实,我又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主客交争状态。

    这种状态是基于人的本底物质组态的逆时空变化,肉身随之产生的身心效应,并非有意识去模拟、调整。已在尘世浸染的身心是不可能仅仅因为主观上想要变得简单纯净而发生质的变化。

    修行常常被认为是唯心的,精神领域的活动,当代似乎人人都在修行修心提升自我,但真修行的客观性、物质性是修行者必须要认知并接受的,它不能为人意所阐释、阐发,也无法随意参研。

    成年人接受一项事物必须得自己大脑逻辑能理解、接受、认可,最后被自己吸收的是经过自己过滤的信息,是自认为是对的、好的那些。

    事实上,当一个人面临一种比自身更为客观、正态、标准的存有时,应当尽可能的放下自我去接受、趋近,接受其对自身的校正、修正。

    真正的修行,也只是这么一回事。

    但是,人们很难真正从心底确信这种客观存在,或者相信有,前提是必须以自己认为的那种形式出现,符合自我经验设定的一系列标准,还须给自己带来增益。

    当一个人仔细回顾并审视自己的价值判断体系的形成过程,会发现它其实并不那么可靠、稳定和客观,自选择偏误及自我强化和被动塑造比比皆是,甚至还带着无来由的疑慢狂傲。

    想要修行的心,不是有所求的欲,当这世间的多多益善,同悲苦困病都一样成为心中的藩篱,想要挣脱这重重藩篱,拔出这浊重尘世,往那天高地阔处呼吸。

    不是空中楼阁或理想主义,是本来的路。

    这一年春来生机,花开在了这个枝头,来年就发另一枝了。如此心,既存有,易泯灭,易幻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修心勿空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opk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