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财务自由,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那么,我们普通人是不是就不要异想天开地去考虑财务自由的事情了?非也!
有想法是前提首先要了解什么是财务自由?通俗地讲,财务自由就是在现实生活中拥有足够的金钱去做自己喜欢和想要做的事情,而不用为生存疲于奔命。也就是说,我们所能支配的收入要远远大于支出,凡是想做的事情就可以直接去做,不存在金钱方面的约束。
实现财务自由,财商的培养至关重要。因为只有先有了实现财务自由的想法,才会有实现财务自由的可能性。可见,想法是先决条件。不管是从吸引力法则来讲,还是从信念对一个人行动的影响来说,有想法是实现财务自由的前提条件。直白地说,就是“我想拥有财务自由”的想法必须牢固地扎根在内心深处。
具体到财务自由的标准,要因人而异,不可一概而论。当然,我们要注意区分财务自由与痴心妄想的区别,千万不能陷入异想天开、痴人说梦的陷阱,否则就贻笑大方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28109197/2d5a2c3491664bf7.jpeg)
财富的日常管理有了想法,就要在生活中一点点地去落实、去实现,因为纸上谈兵是解决不了任何实际问题的。当然,口含金钥匙出生的小王子、小公主们天生自带富贵,不用为金钱发愁,但现实中,“衔玉而生”的贾宝玉毕竟只是少数,百分七八十的人应该是工薪族、自由职业者、农民兄弟姐妹们,靠的是自己勤劳的双手。
其实不管从事什么职业,也不管收入是否稳定,日常生活中,我们最需要关注的是加强财富的管理,简单说就是尽可能在实现财富保值的基础上,实现增值的最大化。
当然,实现财富增值最大化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轻而易举做到的。不过我认为,如果我们还没有达到财富自由的程度,一般是用不着专业团队来替我们打理财富的。所以,在实现财富自由前,我们自己完全可以做好财富的日常管理。
财富日常管理的基本要求是保持收入支出的平衡。不管收入是否稳定,都要有一个粗略的收支预算,以收定支,尽量保持收支平衡,也就是说支出预算一定要等于或小于收入预算,支出最好是小于收入,让收入略有节余。尤其是“月光族”务必要做到从小处着眼、从小钱入手。因为从长远看,支出大于收入是行不通的,遇到突发用钱的事情时,额度小可以使用信用卡,但额度比较大时就需要动用贷款或找亲戚朋友借钱了,无形中增加了生活成本。对家庭财富的日常管理,我个人建议至少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用于家庭日常开支的流动性资金。根据日常开支留存小金额的活期资金,放在银行账户、支付宝、微信钱包等均可。
二是用于家庭未来的储备资金。这部分资金属于长期资金,一般不会动用,主要是用于未来的不可预见的一些大额开支,建议配置成定期储蓄,并且务必要放在银行,以保证它的安全性,利率虽然低一些,但流动性强,能够随时变现。
三是用于家庭保障的资金。有些人也许对此不以为然,但这部分支出还是非常有必要的,主要是用于保障家人的人身安全和健康,资金紧缺的可以少投入一些,但必须有,关键时刻不可或缺。
实现财富增值最大化
如果家庭财富在进行上述资金分配后,收入仍然有节余的话,那就要考虑财富的增值问题了,而实现财富的增值,最好的方式是投资。每个人对投资的看法和认知不同,对投资资金的运用和分配自然也会有所不同。不过,投资要充分考虑风险分散原则,尽可能做到“鸡蛋不要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但鸡蛋放在哪个篮子里是非常重要的,必须根据自身情况做出选择。个人建议,可以根据个人承受风险的能力进行综合考虑和配置。
一是投资大额存单和理财产品。为保证资金安全,首选银行大额存单,比普通存款利率高,并且安全有保证;其次是理财产品。不过现在的理财产品不能承诺保本了,所以选择什么样的产品变得特别重要。理财产品选择不好,本金损失也是会发生的。
二是投资保险增值产品。有些大型保险公司的保险增值产品,相当于保本保收益的理财产品,如年金、养老等类型的产品,虽然在短时间内不能直接变现,但可以质押,而且可以合理避税。
三是投资房产、黄金(实物或纸质)等所谓的硬通货。相对而言,这种类型的投资所需要的资金量比较大,不确定因素也很大,如房产,前几年让很多人赚了不少钱,但目前受政策调控影响发生了较大变化,而且变现能力偏慢。
四是投资债券、基金、股票、期货等。除债券外,基金、股票、期货的风险相对较大,当然,投资收益也比较高,并且专业性非常强,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驾驭了的,只能择机而动,顺势而为。
实现财务自由,合理支配,理性消费。量力而行不能攀比盲目消费。做到理性思维,对资金合理的分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