潦倒孤寂的人生 光芒万丈的文章
文/笑春风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调张籍》)
在少陵野老吞声哭中,开启了杜甫诗歌的共读。《唐诗鉴赏》分九、十两章介绍了杜甫十一首诗歌,各个朝代对这些诗歌的评语,以及编辑者组织的专家赏析。两章的备选和泛读课文中还选择了30首杜甫诗歌,容量与诗仙李白基本一致。
提到杜甫,心里总是有点莫名的悲痛,就如杜甫的“吞声哭”一般,心里沉甸甸的。少年时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气,随着岁月的流逝、时代的动荡,也渐渐被消磨,为了生计而接受了官阶低的右卫率府兵曹参军。虽“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但内心“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心志不变,任然“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但我读“入门闻号咷,幼子饥已卒”更是叹息肠内热,一个曾经衣食无忧的官宦子弟,身负奇才,却养不活一家人,天宝盛世,也是走到头了。
的确走到头了,公元755年(天宝十四载)11月,杜甫由长安赴奉先(今陕西蒲城),探望寄居在当地的家属。此时,正直安史之乱发端,杜甫到家后创作了《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发出了“穷年忧黎元”的吼声。只是吼声再大,也挡不住叛军的攻势,大唐王朝从此进入了动乱岁月。国家动乱,百姓遭殃,杜甫的“吞声哭”就是动乱年月悄悄来到曾经繁华的曲江,忆往事伤今朝而留下的《哀江头》。
杜甫的命运,也伴随着国家的命运进入了动荡岁月。官运也如昙花,在杜甫的人生中闪现了一会儿,却因耿直抗疏,触怒肃宗,被放还回家。“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的叙述,将读者带入了战乱年月杜甫回家之时的“肠内热”“眼中泪”,一份涌动从心尖发出。
北方无法呆了,西方(秦州)也无法呆了,随众飘荡,来到蜀中避乱,好在有好友严武的帮助,获得了暂时的栖身之地,有了“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的怡然自得景象;有了“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的赏心悦目;漫步于江畔,观蝶飞舞,听娇莺鸣啼(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草堂的栖息,杜甫有了温馨的家。但根植了家国情怀的杜甫,无时无刻不思念着北方,思念着家。“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本是乐景,到了杜甫的笔下,却成了哀愁,多希望回到暌别数年的北方,多么希望“却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只可惜,命运多舛,过了巴峡,穿了巫峡,心向洛阳,心中也许无数次回到洛阳吧。去只能眼见“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眼见“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霄”,听闻“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心怀朋友,思念兄弟,却只能发出“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的感叹。
也许“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一语成戳,“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杜甫,留下了无数瑰宝,让后人跟着他喜,跟着他悲,跟着他感叹,跟着他肠内热……更多的是让后人惊叹,惊叹他“无一意一事不可入诗”的绝世能力,以及“忧国忧民无已时,君圣民安死方休”的崇高精神。只可惜,身在乱世,他没有等到君生民安,大唐从安史之乱,也告别了君圣民安的太平时代,君权式微,百姓颠沛,成为了常态,杜甫的理想,也成了绝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