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与死之间的距离,到底有多长,这真是个谜。有时,漫漫数十年,有时,短短几分钟。
对于我们这些人,常人眼里的生死守望者,所经历的那些在时间里守望的事儿,往往也各不相同。
冬春交替的时节,一天下午,科室来了名男子,他径直走进医生办公室,一会儿医生就让我们做个心电图。
床上的男子一脸不耐烦:“说了就是胃有点不舒服,非要做个心电图,你们真是事情多。”
心电图结果出来了,ST段抬高,斜型向上或弓背向上,与直立T波的升肢融合成单项曲线,那一个个可怖的墓碑样改变提示我们:“急性心肌梗死。”
抢救室是如临大敌,护士准备上监护,给氧,开通静脉通道,抽血采心梗三项;医生人预备谈话告知,联系心内科急会诊……
当事人却被子一掀,要下床离开:“我今天有事,要走,不住院!”
我们愣住了,医生拉住病人的手:“您看这份心电图,现在心脏的血管堵住了,随时可能血供上不来,心脏一停跳,您想想后果啊!”
“不用说了,我签字,不住院!”焦灼的男子似乎熟悉医院流程,执意要离开。
最终,劝说无果,男子大笔一挥,签字后便离开了抢救室。
我的心一阵阵发紧,对于这名男子,生与死之间,仿佛安了“嘀嗒”作响的定时炸弹,不知何时就会爆炸。
面对这偏要闯生死红线的“无畏者”,我只有长长的叹息,祈祷他能早点就诊,千万别倒在医院之外的地儿。
6月4日18:25分,长阳胸痛中心微信群,贺家坪卫生院医生上传了一份特殊心电图。
这个微信群,是我与周主任,联合心内科,在县卫健委的支持下,汇聚全县所有涉及到胸痛的专科医生,院长及分管院长,共同成立的“长医胸痛中心群”。
也许有人会说,看病就看病,花这么多时间整个没用的群干吗?真的吗?
“考虑非ST段抬高心梗,主干病变或者de-winter综合征。”以方宁为主的长阳县医院专家组迅速给出了心电图诊断意见。
长阳县胸痛中心正式成立于2018年4月17日,作为基层胸痛中心,它肩负着长阳县四十一万人民的健康。
胸痛中心通过多学科(包括急诊科、心内科、影像科、心胸外科、消化科、呼吸科、内分泌科等相关科室)合作及区域医疗资源的有效整合。为胸痛患者提供快速而准确的诊断、危险评估和及时正确的治疗手段,从而提高胸痛的早期诊断及治疗能力,减少误诊或漏诊,降低胸痛患者的死亡率,改善临床预后。
病人是一名农民,单身汉,精准扶贫对象,是转诊还是留在乡卫生院治疗,病人还在犹豫不决。
但是,对于此例急性心梗病人,最佳的治疗方案是施行急性冠状动脉支架介入术(PCI),否则堵塞的血管情况恶化,病人将回天乏术。
病人对疾病严重程度的认知关,医疗费用关,救治时间关,一个个关卡摆在了贺家坪卫生院及长阳县人民医院医生面前。
谈话,找村干部,解决疾病认知关。
先抢救,后交费,开通绿色通道,解决费用关。
而最严峻的时间关,摆在两地医生面前,濒临死亡的心肌,能否焕发生的活力。
以心肌梗死为例,心梗的病人在发病后的一个小时内如果能够开通血管,平均的死亡率是1.6%,时间延迟到2个小时,平均死亡率是2.1%,延长了6个小时,平均死亡率是6%,这就是“早期时间是生命”的概念,这是单纯的死亡率。
19:10,县医院急诊科院前小组出发。
19:16,贺家坪卫生院心肌标志物结果出来,再一次明确诊断:非ST段抬高型心梗,考虑前降支前段病变,酶不是很高,梗的时间不长。
病人只有50多岁,若心肌再灌注成功,对其获益很大。
对于心肌梗死患者而言,主要要看心脏的功能好不好,而心功能就取决于心肌梗死后存活心肌的数量,如果存活的心肌数量多,坏死的心肌数量少,那么未来的心脏功能就正常,想做什么体力活动都可以,不会因为心肌梗死失去生活质量和能力。
时间,再一次验证了它无以伦比的重要性。
方宁果断指示:双绕行,直进导管室。
所谓双绕行,即绕行急诊,绕行心内,最大程度上为病人节约救治时间。
19:43,泸渝高速扁担垭隧道,两院救护车会师,急诊科医护复查心电图,口服玻璃维,开放静脉通道,给氧。
19:51,救护车上护士上传心电监护结果,血氧饱和度81%,情况凶险,方宁指示再谈话。
20:20,救护车抵达医院大门。
以往需2个小时的出诊压缩到了1小时,节约了近一半时间。
20:24,急诊科医护将病人送入导管室,心内科方宁一行早就在此等候。
20分钟后,导丝进入血管,再灌注打通。
22:10,支架植入成功,手术结束,病人转入重症医学科。
23:24,群里的医护们仍然意犹未尽,热烈讨论救治病例。
夜己深,一夜紧张的救治已然过去,留给我们的,却是时间的流逝里,倾尽全力救治病患的奋斗。
诚如胸痛中心总部专家所说,基层胸痛中心建设,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最终目的而努力。
胸痛中心,是一道生命天空的彩虹,在生与死之间架起美丽的天堑之桥。
我国胸痛中心建设不但要在具备急诊PCI条件的大型三级医院开展,更应积极在各个基层医院开展,注重提高对急性胸痛患者的快速分检处理及转运能力,建立各级别胸痛中心的协同和救治网络。
就像今夜,贺家坪卫生院与长阳县人民医院的这场生死接力,在时间的洪流里,唱响了爱的颂歌。
至善的守望谱出创新的乐章。这是守望者与被守望者斯盼的生命之光。
7月2日凌晨1:28分,心内科病房。
“医生!医生!快点!快点!他疼的受不了了!”静悄悄的病房响起啪啪脚步声,急切的求救声声催促。
护士冲进病房,病人面色苍白,脸上大颗大颗汗珠滚落,一只手紧捂着胸口:“痛!痛!痛!”疼痛评分7分以上,护士迅速作出判定。
“他一直说胸前,左肩,后背痛,我们以为会儿就过去了,没想到疼得越来越厉害了。”家属在旁边后悔莫及。
给氧,监护,上液体通路……紧接而来的值班医生下了一连串医嘱,护士手脚麻利地忙活开了。
患者,男性,62岁,向心型肥胖体型,医生凭着敏锐的职业嗅觉,一边进行18导联心电图,一边询问病情。
发病约1小时,再进行血管灌注时间窗还在,心电图提示广泛前壁心梗,如果治疗不及时,危险系数极高。医生在心中迅速定下了下一步治疗方案。
“考虑您儿现在情况,极有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心脏的血管堵了,需要马上给您做一个冠状动脉造影,如果堵的严重,就得给您放支架,让堵塞血管再通,心脏恢复供血。”虽然事态紧急,医生仍然冷静沉着,简洁明了地进行“知情谈话”。
“行,听您们的,需要做手术马上做。”家属明白了病情的严重性,毫不犹豫同意马上做。
绿色通道启动,心内介入小组成员十分钟就全部到达导管室。
夜深人静,城市安眠,白衣战士,生死守望。
2:30支架植入顺利完成。患者感觉胸口压迫的大石头被移开,屏幕上,塌陷的血管一点点充盈,饱满,像枯萎的枝叶得到雨露滋润,重新舒展开来,焕发生命的绿意。
术毕,从生死线上被拽回的患者谈笑风生:“一个小时,我就从阎王殿前活过来了,没想到啊!我都以为自已必死无疑。”
晨7:30,心内科主任刘天生到病房查房,患者安然熟睡,家属一边感激专家们的连夜手术,一边担心自己一分钱没交的费用问题。
刘主任安慰家属:一来费用可以纳入医保报销;二来一般病变都用国产支架,费用在5年前的基础上有大幅下降,正常情况下一个支架加上造影费用大约在3.5万元左右;三是只要配合术后药物治疗和饮食生活习惯调整,基本可以恢复正常工作生活。
家属这才吃了一颗定心丸。在普通人看来,以往要是得了这种病,要么就是熬着等死,要么就是倾家荡产。
十年前,我婆婆急性心梗,一家人四处借钱,终于凑来十万块钱做了支架手术。
忘不了,公公愁眉,婆婆垂泪:“哪有这么多钱,不看了,回家!”
那些债务,一家人多年后才得以还清。
十年过去,国家的大爱春风,吹入寻常百姓家!病魔无情,人有情,无数个家庭劫后重生。
厚载德,精承业,这样的守望,令人幸福。
生死之间,守望如山,惟“厚德,精业,创新,至善”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