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我家的'小米'~因为他半夜23点多生的,又是属鼠的,所以就起了这个小名。但是没成想与中国互联网界一个传奇的科技公司同名。很荣幸,咋没早商标注册?我的英文名字也是在2000年就开始使用vivo(“视频输入输出”之意,还有“活泼的”的意思)当时本身从事显示行业工作,所以起了这简单好记的名字。啧啧啧,我家一看有it深深滴烙印。前几日得到专栏刘润老师节目正好说到采访小米联合创始人刘德,之前在混沌大学视频课程听过刘德刘总风趣简约的分享演讲小米《战地笔记》,留下深刻印象。拿出来分享,主要很多人认为小米没什么创意,就是抄袭,手机很烂,充电宝不错(很多假的,仿造品),mix2.....下面一起看看小米商业帝国是如何的?且很多接地气商业思维路径和商业打法策略,导致小米公司的不一样。
小米公司自创办以来,持续保持着高速增长,除了手机业务之外,它独特的生态链模式也创造了令人惊讶的成绩:3年时间,小米生态链孵化了70多家公司。其中,4家估值超过10亿美元,3家年收入超过10亿元人民币,预计小米生态链2017年收入超过1000亿元。而且,围绕着一个人、一个家庭,小米的生态链产品互联正在形成一张很大的网,未来,小米会成为一家怎样的公司?
1. “遥控器电商”
小米的智能家居有很多设备,电视机、路由器、门禁、电饭煲、扫地机器人、空气净化器等等,它们都可以用一个统一的APP来控制。这个APP就相当于所有小米家居产品的遥控器。于是,这个遥控器就变成了一个非常大的入口。这个入口到底可以创造什么价值呢?它会提示你家居产品的现状,并且可以直接在上面购买耗材。
比如你家空气净化器的滤芯需要更换了,或者扫地机的刷子需要更换了,它就会实时提醒你,你可以直接在上面一键购买。如果将来有了小米智能冰箱,可能它还可以帮你订鸡蛋、订牛奶,等等等等。通过这个遥控器,就可以产生很多购买行为。
2. “动车组”——小米生态链
2013年小米开始做生态链,现在已经拥有非常庞大的生态链企业群,截止2017年7月,已经投资了89家,目标是100家。那小米生态链和小米之间的关系是合作呢,还是投资?刘德说,小米投资了这些企业,持股比例从5%~20%不等。那么,为什么小米要投资这些公司,而不是找最好的企业来合作呢?
刘德打了一个比方:合作和投资,相当于火车和动车组的差别。什么意思?我们常听说一句话“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火车整列的动力都是来自于车头的。但动车组就不一样了,每节车厢都有自己的动力。也就是说不管是10节车厢还是100节车厢,连在一起都能保持单节车厢的速度。而火车呢,一个火车头带10节车厢还是100节车厢,速度肯定是不一样的。每一个小米投资的生态链企业,大部分都是创始人自己的,就相当于一个动车,100家公司,就是100节动车,一起往前跑,速度就会非常快。
3. “烤红薯生意”
在小米的生态链中,有很多既不“高科技”,也不“智能”的产品,没有传感器,没有软件,有的干脆就是日用品,比如毛巾、床垫等等。小米不是要做“科技界的无印良品”吗?怎么真的做起无印良品的产品来了呢?说好的科技呢?刘德说,这类生意对小米来说,是“烤红薯生意”。什么意思?
小米发展到今天,已经有3亿用户了,其中2.5亿是活跃用户。他们除了需要小米手机、充电宝、手环等等科技产品之外,也需要毛巾、床垫等高品质的日用品。所以与其让这些流量白白耗散掉,不如利用这些流量来转化一些营业额。就像一个火热的炉子,它的热气散就散了,不如借助余热顺便来烤一些红薯。
4. “生活耗材”
至于到底烤哪些红薯呢?刘德又有一个比方,叫做“生活耗材”。你会发现小米的日用品,尤其是服装,是一些比较标准化,差别小的产品,比如毛巾、袜子、T恤等,没有差别比较大的产品,比如时尚服装、童装等。这是为什么?他理解的服装,分为生活配饰,和生活耗材。配饰是生活的装饰品,它是为了适应不同场合,追求的是差异化;而耗材,是标准化的,就像打印机的墨盒,一次可以买一打,它追求的是实用性和品质。
袜子、毛巾之类的产品,就是服装里面的耗材,这个市场的需求正在增长。比如,美国人平均每年用12条毛巾,而中国人平均每年用1~2条。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14亿人可能会出现140亿条毛巾的年增量,这样巨大的市场,这个行业是完全可能出现一个巨头的。所以,小米要做这种生活耗材的市场。
5. “蚂蚁市场”
小米为什么要做拉杆箱(得到商城有卖很好用)、插线板等产品呢?这个行业因为过去大家效率都不高,大家只能做身边的市场,导致这个市场是没有巨头的,公司都不大。所以,刘德将它比喻为“蚂蚁市场”,就是指比较小、很难长大的分散市场。
没有做大的原因,可能是效率不高,可能是生产能力不够,可能是触达用户的能力不强。在这类市场,小米就可以切入进去,通过收编一些企业,用前面说的动车逻辑,运用小米倒逼产品升级的方法论,小米的产业链整合能力、以及小米的流量红利,来烤好这个“红薯”,就有机会将这个蚂蚁市场的销量收集起来,让小米成为这个市场的巨头。拉杆箱、毛巾、充电宝、手环,这类“蚂蚁市场”都已经被小米收集起来,成为了一个个的巨头。
6. “尾货生意”
小米生态链最早的一款爆品,是小米充电宝,在一万毫安时充电宝市场售价100~200元的时候,小米推出了69元的充电宝,一下子占领了市场,当年就达到了惊人的5500万只的销量,成为了全球第一。其实,大家不知道的是,在做这款爆品充电宝之前,小米还做过100~200元的充电宝,最后发现没法做下去,卖了20000只之后,停掉了。这个时候,有人跟刘德聊,说他们能做很便宜的充电宝,可以卖在100元以内。一个充电宝最主要的成本就是电芯,刘德问,你这么便宜的价格,电芯该不会是假的吧?其实,不是因为假电芯,而是因为那个人拿到了一批本来供给其他厂家、产能富余所生产的三星电芯的尾货,所以很便宜。小米马上就明白了这个逻辑,原来,充电宝这个生意,应该去找富余产能,价格才有竞争力。
锂电池有个标准电芯,型号是18650,大多数锂电池都是用这个电芯做出来的,包括大多数笔记本电脑和特斯拉model S的锂电池。于是小米派了一个创业团队,全球去找18650的富余产能,用富余产能所产生的超低价电芯,生产出了69元一万毫安时的爆品充电宝。这个很像服装行业中的尾货逻辑,在服装行业无论在生产、批发还是零售环节,尾货都是极其便宜的,拿到尾货的人,天然地具备了价格优势。因此,刘德用“尾货生意”来形容小米充电宝生意的逻辑。
7. “国家文化势能”
国家和国家之间,存在着“国家文化势能”,比如我们学英语、喝咖啡、吃美式快餐、看美剧,是因为欧美文化相对发达,他们的文化形成了势能,向我们流动。公司也一样。
小米在早期是想做智能手表的,为什么没做呢?那个时候,大家还没有用过智能手表,你需要去教育市场,让大家理解智能手表有什么价值。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而苹果作为智能手机行业最伟大的公司,在智能设备领域已经建立起了自己的文化势能。同一件事,苹果开始做,教育市场、教育产业链就会轻松许多。小米跟在这个势能后面做,就像雁阵飞在后面的大雁一样,就会比较容易。通过“国家文化势能”的比方,我们就很容易理解小米做手表、手环的逻辑。
小结:
“遥控器电商”、“动车组”、“烤红薯生意”、“生活耗材”、“蚂蚁市场”、“尾货生意”、“国家文化势能”,刘德用这几个比方,简单、透彻又鲜活地讲清楚了小米的几个商业逻辑。膜拜了!在他深入浅出的类比之下,是他对事情本质深刻的洞察功夫,因为只有挖掘到事情的真正本质之后,才会联系到一系列大家熟知的事物,打出精妙的比方,四两拨千斤地讲清楚背后的逻辑。
小米不是简单做抄袭创新企业,无论是供应链管理,还是工业设计,又或是商业策略,学习能力(他们的手机从互联网方式横空出世,目前积极学习vivo手机 渠道策略,还有无印良品提倡的“有道理的便宜”商业哲学执行者),最后呈现在消费者面前零售店和产品体验等等都充分展示一个互联网硬件公司商业生存独特性。希望能给大家带来有益的提示和思考路径,对自己的创业项目,或者打工负责的项目。商业是最大的善行,简单的解决实际问题才会有持久的好赚钱的商业项目。才有不一样的商业结果和影响力。
这篇文章也show给目前我们的从事的iot智能包装项目团队!
同时也把这篇送给我家茁壮成长的'小米'哥,期待他也学习到不一样的思维方式面对未来。
2017/12/20 于西坝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