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生活中为子女教育问题闹矛盾的夫妻很多吧,有的妈妈支持孩子从小多学一些兴趣班,赢在起跑线上,而爸爸觉得小孩子就该玩耍,不要报那么多班,天性要尊崇;有的妈妈是慈母,溺爱孩子要买什么买什么,而爸爸特别的严厉,甚至是打骂指责。在这种冷热交加的过程,孩子的心灵是需要多大的承受力呢?
昨天一个孩子要在我这里训练单词记忆法,考虑到他的妈妈要住院,我去了一趟他家里,全面了解孩子的情况,好设计学习计划和任务。
孩子家庭条件特别的优渥,我告诉孩子妈妈这个训练需要孩子键盘熟悉,先练下指法,他的妈妈告诉我说“哎呀,我以前买了两个笔记本,他不会这个,我就送给朋友去了;这样,我明天早上再去给他买一个。”妈妈的做法是,反正孩子需要什么,我买就是,反正也不缺钱。
到了晚一点,他爸爸回来了,我发现他的父亲不是一般的严厉。他的父亲在饭桌上说到“他在我心中现在就是一坨屎了,没救了,我都快放弃他了,能不能出国,不是想出去就出去,经过我考核了来,他就是自己懒........”
他老爸对这个儿子呀,感觉是失望透顶了,我插了一句“您别这么说孩子”;“嗯,他就是这样的,不能再赏识,他老妈就是赏识教育,赏识到现在像个废物..........”
后来我通过朋友了解到,孩子家里还有一个姐姐和哥哥,姐姐已经在剑桥大学留学了,成绩非常优异,据说就是在他老爸当年棍棒下教育出来的,皮带都打断了几根。所以他老爸一直还奉行这个教育,加上自己也是个成功企业家,所以对这个儿子呀,就是怎么看怎么不行..........
从这个孩子的成长反映出很多的家庭教育问题,首先是父母教育观念的不一致或者叫对待方式不同,他妈妈的所谓“赏识教育”,其实是只有“赏识”没有“教育”,甚至是达到了溺爱,孩子据说买了许多网课,近5万左右,结果呢,这个孩子不坚持,许多送给了别人去学了。妈妈觉得他在 国内学得辛苦,就考虑送出国,不参加国内的应试教育考试,但这个孩子的基础,真的比较弱..........
爸爸呢?不赏识,也不溺爱,棍棒体罚,要么就是一句话伤透人心,要么就是皮带,高尔夫球杆打过来,在父亲这里得不到一点欣赏和鼓励,他内心没有一点价值感,有的就是不行,自卑,加上前面有姐姐的光芒,他完全找不到一点价值。
孩子告诉我说“老师,我习惯了,我已经承受能力很强了.....”,这是一种悲,但他的父亲也很固执。
许多这种优秀的企业家,都觉得自己能管好企业那么多员工,怎么就搞不定孩子呢?
孩子和企业员工是不同的,员工拿薪水做事情,孩子呢?血浓于水,既有义务又有责任,既要抚育他生活的成长,还得教品质。
这个孩子还有一个方面,就是从小缺少意志力锻炼,也缺目标感树立,遇到事情易退缩,打退堂鼓,这是由于他母亲的溺爱导致的。
所以,在教育孩子的观念上,夫妻俩应该口径一致,教育理念和观念也应尽量保持一致,同时要因材施教,不能用同一种方式对待不同的孩子,毕竟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也有不同的个性,寻找到适合这个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