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当中,阅读文本所占比重最大,需要老师讲解内容最多,基本从一年级开始,学生就要开始接触阅读文本,那么,针对教材文本的阅读课教什么,怎样教?是老师们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吴教授讲座当中分享的四点非常受用,抓住重点,不平均使用力量;深刻认识语文要素的学习价值;设计有效的语文要素指导方法;反复实践,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一、抓住重点,不平均使用力量
吴教授把三到六年级部编教材所安排的语文阅读要素整理在了一起,一共有36+32,68个,每一单元都有对应学生训练的语文要素点,那么对于每一个特点都要着重训练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们教师要筛选出来重点训练的内容,着重引导学生练习,而对于一般训练点关注即可,不可平均用力,那么关键训练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内容,第一学段:自主识字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方法,正确流利的朗读技能,初步学会默读。第二学段,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用批注的方法阅读,品词品句,体会表达。第三学段,品味语言,学习表达方法,收集整理资料,学习各种文体阅读方法,根据不同目的选择阅读方法。教师针对每一学段,要把这些作为训练的重点。
二、深刻认识语文要素的学习价值
语文要素编者在安排时也独具匠心,比如从三上第一单元,单元语文要素要求,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那么在整个单元教学中一定要把这个作为训练的要点,有些老师在教学时重点放在了一些排比句等内容的教授,而对于这个重要训练点忽略了,那一定是偏离教学方向的,寻找新鲜感的句子不仅出现这一次,还出现在三上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还出现在三下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这些一次又一次的反复出现,说明非常重要,教师教学时一定要关注到位。因为这将影响到孩子今后的写作当中。
三、设计有效的语文要素指导方法
比如四上的阅读策略单元——提问,关于提问,如何训练呢?刚开始孩子们肯定只是针对文章内容或题目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而对于指向写作的、针对文章表达的等问题,很难提出,教师在教学当中要不断激发孩子的思维能力,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不断运用,才能让孩子们会提问题,提好问题。
四、反复实践,形成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要针对某一重要点,进行不间断的反复练习,当然也可以补充文本之外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进行训练。
讲座中,还提到了一个重点——朗读,我也感触颇深,朗读是学习语文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所以课堂上除了练还要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