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语文课本,在座的各位肯定都非常熟悉。毕竟在学生时代,语文课本可是占据了半壁江山。虽然课本中虽然包含了各类名家名篇,但我一直只是把它当作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存在的工具,直到前两天在xhs上刷到一个小视频。视频中博主在高中毕业多年后重新翻阅高中语文课本,发现那些其中的文章蕴含着指引人生的哲学。听博主解读后,我也不禁对课本拍手叫好。
动不动就全文背诵的古代名篇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琵琶秋瑟瑟。”《琵琶行》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长篇叙事诗。白乐天确实才华横溢,文采斐然。可全文背诵的要求只让我觉得是噩梦,欣赏不起来。听了博主的一番讲解,才恍然大悟《琵琶行》为何要全文背诵,这可是人生指南。
琵琶女是一个怎样的女子?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从诗中描写来看,琵琶女也是才艺双全,也曾过着让人羡慕的生活。但琵琶女的结局如何呢?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琵琶女的前半生让人羡慕,后半生却让人唏嘘。
琵琶女的悲剧不仅仅是古代女子的悲剧,也是很多现代女性真实的写照。这个故事,不仅是江州司马青衫湿,更是在说人生很难一帆风顺,始终处于风光之中。荣华富贵往往是黄粱一梦,未雨绸缪才是重要的。
诗经中的爱情教育观
《氓》是一首弃妇自诉婚姻悲剧的诗歌,那它为何会出现在高中语文课本里?仅仅是因为《诗经》有着极高的艺术成就吗?
不,它更是在培养我们正确的恋爱观。
《氓》中的丈夫不仅不能给创造妻子好的生活,而且还朝三暮四,对感情不忠诚,但是两人也曾经真心相爱。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往事历历在目,却不堪回首,真叫人“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所以,爱情可以是任何形式的表现,可以美到令人炫目,却也可能是盲目且不长久。如果像《氓》中的妇人一样把幸福寄托在别人身上,注定是悲剧。
《氓》中的丈夫无能又寡情,但即使是位高权重者,也不一定能保证幸福长久。
白居易的另一首名篇《长恨歌》便沉重地告诉我们这个道理:当局势变化,前途堪忧,爱情也是无力改变“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峨眉马前死”,最终只能“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博主的解读到这里就结束了,但仔细听来真是让人意犹未尽。果然,课本中多得是你不知的宝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