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昨天晚上的碗没洗,我很累了,而女儿在玩手机。
目标:家务活都完成了。
事实:碗在厨房里散乱一片。
演绎:女儿不体谅我,她懒。
行为:憎恨她。
动机:我渴望和谐有爱的亲子关系。
教练提问:女儿不帮你洗碗就是懒,是真的吗?
这句话叩击到了我的灵魂:女儿不帮我洗碗,就是懒吗?
我的泪水夺眶而出,我想起来了陈浪老师课堂上说,我们做父母的欣赏孩子的时候禁锢在下三层,在评判孩子的时候纵身一跃到了上三层:她仅仅是这一次不帮我洗碗我就跑到信念价值观的高度,彻底否定她这个人:她懒!
我内在的动机是想跟孩子深层链接,建立一份和谐亲密的关系,我那么爱着自己的孩子,为什么却用这种方式来恨她呢?回想我的童年时期,我的父母也是这样来表达他们对我的爱的,为了能给我足够的警醒,他们认为这种方式是最佳选择,“只要哪点没到位一定会说我整个人不好了,特别是对这个懒字的吸纳已经深入我的骨髓,你那么懒这四个字已经早早地内化成我的信念,我怕别人说我懒,懒字是我的情绪按钮”。我也能够猜到,他们的父母也是这么传递爱的,我也深信,这种“爱的代际传递”在当下的每一个家庭里依然屡见不鲜。
教练后选择的反转:我选择洗碗(独立人格的品质之一-积极主动),并相信孩子的选择(教练四大信念之一,我百分百为自己负责,我百分百信任对方)。
四大信念:
相信每个人拥有独一无二的优势和天赋
相信每个人会为自己做出最好的选择
相信每个人会因自己的选择做出改变
相信每个人被理解和支持时,就会迅速成长
我选择洗碗,并相信孩子的选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