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知乎大V采铜的《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这本书我翻了两遍,颇具启发意义。结合自己过往的思考,给出了我关于如何成为一个厉害的人的方法,与你共勉。文章有点长,但应该能够给你一些启发。
1、不敷衍,认真且专注地去做有价值的事情上帝是公平的,因为它给每个人每天都是24个小时。在每天的24小时中,你可以去看个剧,也可以看歌剧。选择权,在你。
而关键在于,如何对待时间,决定了你能够成为怎样的人。
要点一:专注当下,认真地做事
在《曾胡治兵语录》有一句话,关于如何做事的:“当读书,则读书,心无着于见客也;当见客,则见客,心无着于读书也。一有着,则私也。灵明无着,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做事情的时候专注于当下的事情本身(不要读书的时候想着见客,也不要在见客的时候想着读书),不为未来的不确定性所忧虑,也不沉浸在过去的痛苦里。
若只是谈专注当下,未免有些老生常谈,这里深入一些:如何做到专注当下?
梁漱溟先生对人生有“逐求,厌离、郑重”三种态度的划分,采铜是这样解读“郑重”的:所谓的郑重,就是不敷衍、不迟疑、不摇摆,认真聚焦当下的事,自觉而专注的投入。——这句话的关键是“不敷衍”,也就是认真。想想你过往有多少事情是一边做,一边在想其他的事情?
认真、不敷衍地做事,即是专注当下。
要点二:做有价值的事情
事情可分为很多种,而做有价值的事情才有助于我们成为厉害的人。
这里直接借用采铜关于做事的观点,他认为可以通过两个标准来评估一件事情:一是这件事情在当下将给我带来的收益大小(精神物质都可,称为为“收益值”);二是这项收益随时间衰减的速度(称为“收益半衰期”,半衰期长的时间,其影响会持续持久,也就是意味着该事件价值更持久)。
依照这两个维度,我们可以将事情划分四个部分:高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比如学会一种有效的沟通技巧;高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比如玩了一天的游戏;低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比如读一本非工具类的书;低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比如在网络上与人撕逼。
基于此,我们需要少做短半衰期的事件,多做长半衰期的事情,这样能够将时间的价值发挥到最大程度。
2、接受现状,而后徐徐图之如果你现在所处的环境并不好,你想要改变现状,你会怎么做呢?
这个问题让我想到了我在知乎上获赞最多的一个回答就是关于如何改变现状的,题主这样描述问题:
现在是寒假,还有十二天开学。人生进入了转折口,我明白如果利用好这剩余的日子来复习研究生考试以及投简历,将来即便结果不如预想那样好,我也不会后悔。我深知自己会后悔,却停不下看不完的电视。现在处在一个瓶颈:似乎道理我都懂,但意志力仍然很薄弱。
我在答案中这样写道:
其实,需要的就是别再把精力放在思考这些问题上面,转移自己的注意力焦点,放到读一本书,做一件事情上面。
另外,建议不要与你现在所处的这种状态去抗争,而是要去“屈服”,去接受现状。
按照我个人经验来看,抗争,只会带来自责、痛苦,而且也会导致玩的不开心,也没学到东西,很痛苦的;而屈服,则能够让你开始去接受现状,然后才有了真正改变的可能性。
我曾经很长时间都是题目这个状态,直到前段时间开始转变,生活开始充实起来,每天学点东西,每天到知乎上回答一两个问题。
你需要的是慢慢改善,而非一剂猛药。其实也没有那种猛药的存在。
这个答案是我在一年半以前写的,过去了那么久,我依旧觉得这个答案写得很棒,稍微有问题的是没有说清楚。下面我尝试说清楚一些。
这里主要需要强调的是,接受现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屈服现状,更不是顺从现状,而是承认现状,承认事实的存在。在我看来,只有接受现状,而后才有改变的可能。
举例而言,你希望自己早睡早起,制定了11点睡觉6点起床的作息时间。然后你会发现可能除了前两天能够坚持下来,到了第三天,往往是坚持不下来的,又被打回原形了。这个时候,很多人便会陷入一种自责,心想我怎么可以这样呢?!于是便开始一轮又一轮的反复。我相信大多数人都有过类似的体验。其实这种情况下,你不仅痛苦,而且很难真正改变。而有效的方式便是接受这个现状,你当前这个阶段确实做不到11点睡觉6点起床。当你真正承认并接受这样的事实之后,你可能回想着,那我是不是能够先早起半个小时?做到之后,再早起一个钟?
不承认自己所处的现状,还妄图一蹴而就,是很多痛苦的源泉。也基于此,我才会说:改变现状的真正有效方式是,接受现状,而后再徐徐图之。
3、有策略性的努力不知道为什么,我们总是很看不起努力。比如高中的时候,很多人都看不上那些“死读书”的学霸。但不管你是否承认,努力本身就是一种能力。
这种能力很多时候表现在,他们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努力才能取得最大的结果,应该采用什么样的策略来投入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应该怎样有效地启动、维持和优化对一件事件的投入。
要点一:培养长板
到了职场之后,你知道最可怕的是什么吗?
没错,最可怕的是你没有一个突出的长板。没有突出的长板意味着你很难被人记住,很难在一个点做的很好,很难跟其他有长板的人进行价值交换。这也就是为什么普通人置换资源的能力很差的原因了。
所以,策略性的努力需要投入时间精力在某个领域,尽量在该领域做到行家的地步。
要点二:适当的挑战目标
很多时候,努力被认为是一种意志力上的较量,也就是说那些能够一直努力的人,往往意志力都极强。
然而,我们却总能发现身边有些很厉害的人,他们似乎并没有很强的意志力。但为什么他们就能很厉害呢?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树立了适当的挑战目标。比如写作,他们可能并不会一开始就希望写出10W+的文章,而是会告诉自己这篇文章的阅读量能不能达到100,下一篇的文章能不能达到500。
4、在问中学,在做中学,形成套路如果我问你,厉害的人有什么特征?你可能会回答说,他们的学习能力特别强。当我们往下拆分一下会发现,所谓的能力强,更多的是指学习的转化效率高。
要点一:在问中学,在做中学
你知道一个普通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会表现出很高的学习能力?
没错,就如你知道的一样,在需要解决问题的时候,在具体操作中的时候。
比如,我们身边总有在考试前突击但却能很高分的同学,你知道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吗?不是他们提前看到了题目,而是他们在看书的时候,会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考这部分的内容的话,老师会考察哪些知识点呢?基于这样的问题意识,他们只需要关注那些可能的考点即可。这就是所谓的在问中学,以问题为导向,围绕问题构造知识体系。
再比如,如果我们现在举办写作比赛,两个从未写过文章的人参加:一个看三天书(只看不动笔);另外一个不仅看书,还要写很多篇文章。你觉得三天过后,哪个人的写作能力会更强呢?毫无疑问是后者,因为在做的过程中,会有很多具体的细节需要处理,而这些细节是无法通过读书来直接解决的,只能是通过不断的练习才有可能学会解决的方法。
要点二:形成套路
不管是在问中学,还是在做中学,它们都只是学习的起点,而非终点。在我的理解中,学习的终点是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而这就要求我们做到在学习中形成属于自己的套路。
什么是套路?套路实际上就是指方法,而且是经过多次实践证明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才能够被称为套路。套路的关键有两点,一是知道该怎么做(也就是方法论),二是知道“该怎么做”中的关键问题。
比如撩妹,怎样才算是有套路的老司机呢?一定是那种知道该怎么撩的人,而这种层面的知道只是步骤层面的,只有那种知道每个步骤中的关键点的人才能够被称之为有套路的老司机。
5、立即行动立即行动,这四个字真所谓是老生常谈。但是我们一般人与那些厉害的人的区别往往也都是在这些老生常谈的话语里。那么如何做到立即行动呢?
要点一:头脑简单往前冲
很多时候,有一些事情我们想做却总是没有去做,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比如写作这个事儿,很多人都想要写作,希望自己也能够像很多自媒体一样。但是这些人中间,往往只有极少数的人才会真正去写。这是为什么呢?我们没有去做某些事情,并不是因为这件事情真的很难,更多的是因为我们内心的懒惰、恐惧和侥幸附带各种各样的借口给它加上的重重阻碍。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的可能并不是去找到一套完备的可操作的实现路径,而是需要猛然冲进这件事情中,不去想那么多。所谓要成功,先发疯,头脑简单往前冲,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要点二:避免过度准备
我们为什么没去做一件事情,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理由:我还没准备好,我想在我准备好之后再做。
比如你可能会说,我不是不想写文章,我是觉得自己还没有准备好,自己的积累还不够,想等着自己的积累足够多的时候再开始来写。而这是可能因为中国目前的应试教育导致的。回想一下我们考试复习的情景,老师一直告诫我们,要好好复习,做好准备,这样等到进入考场之后就不会手忙脚乱,而是胸有成竹。然而,多年的考试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事实,从来没有一种我准备好了的感觉,总是会觉得这里有点不会,那里有点问题。
而正是因为这种“先准备好再去做”的潜在教育逻辑,使得我们希望做事是在万事具备只欠东风的情况下进行。但问题是,在这个时代,我们能够准备好吗?时代能够等着我们准备好了之后才让我们去做吗?
人生毕竟不是一场考试。学着克服这种“先准备好再去做”,对我们的意义更为重大。
最后:
厉害的人身上拥有的特质总是相同的,而不平庸的人却总有各自平庸的理由。希望你我也都能够成为一个厉害的人。
如果觉得这篇文章还不错,欢迎点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