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职场且行且看职场新人
大学为什么培养不出真正的职场人?谈谈大学教育的三个局限

大学为什么培养不出真正的职场人?谈谈大学教育的三个局限

作者: 财须学也 | 来源:发表于2014-03-09 07:25 被阅读2816次

    最近借着简历课的机会,同不少年轻的求职者有了接触,发现其中很多人,身体在职场奔走,思想还是典型的大学生思维。学生党和职场人的差距体现在哪里?什么原因造成的?吾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在上下而求索之后,还是把矛头对准了大学教育。

    需要说明的是,所谓学生党和职业人,不是指你目前的状态是学生、还是在职;本文中这两个term用来界定一个人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依然停留在校园里,还是真正身处职场内。

    思维局限:拘泥于竞赛思维


    上周帮一家公司进行面试,两天后,一个同学在微信上问我:”哥,面试结果出来了么?”

    那天去面试的人不算多,我给每个人留了至少半个小时的时间,让他们充分展示自我。

    这个同学表现的挺不错:他的英语很流利,自我介绍一看就是经过精心准备,我俩都是足球爱好者,所以大谈了一阵校园足球和中国足球。我对他印象挺好的。

    不过,把面试过的几个人按照录取意向排名,他排在正中间,属于可上可下的那种。

    了解到这个结果,他接着问我:“那我的表现有什么失误么?”

    ”没有,你表现的很好啊。“

    “这就好,我还以为哪里失误了呢。”

    可是同学,最终确定被录取了的那位,表现真的不如你啊;成王败寇:面试表现优秀,却没有被录取,原因到底是什么?这不是更应该关注的问题么?

    在象牙塔里的所有竞赛,无论是评比专项奖学金,还是遴选出国交换生,大致的思路是这样的:首先,你需要符合参选的条条框框,其次,你要通过书面考试,最后,在面试中表现出色的那几个,基本上就能如愿以偿。

    一般来说,大学的竞赛规律都是“择优录取”,而职场的面试法则却是”适者生存”,适,就是合适、匹配的意思。

    因此,在大学的各项活动中,学生永远考虑的都是完美无缺的表现,甚至是表演;在求职面试上,你需要做的是真实的表达自己。因为靠谱的雇主,一定不会去录用一个表现优秀但的确不适合的人。


    还记得前几天那篇文章【我就是这样预测未来】吗?

    为什么履历光鲜的应届毕业生David一年之内必然会离开我们公司?因为,一个年轻的(他是本科生)、文质彬彬的、手握十几个offer的(心气必然很高)应届毕业生,一定做不好一家工厂(工厂不够cool,哪怕是该领域世界最先进的工厂之一)的生产管理工作,何况他未来还要管理十几个比他年长、生产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呢。

    拘泥于竞赛思维,即便会让最优秀的那个人屡屡脱颖而出,但最终不见得能做出明智的选择。这就是大学给予其服务对象(也就是学生)的第一个局限。

    行为局限:无法集中目标


    简历课上有一个同学,上完课后一个星期,别的同学拿着改了5,6稿的简历,纷纷开始汇报演出了,她却一直没有开始动手。我猜想她还有不少纠结没有打开。

    “我刚刚考完研,还在等结果;虽然我不喜欢现在这个专业,未来真的不想做这个,但考上了,还是一定要去上的;我的英语不行,以后求职肯定是弱项,我刚刚报了xx英语,花了一大笔钱,以后得天天去;5555,考研差了一点点,我又报了xxx专业资格认证,过了这个,以后工作就不用愁啦!”

    没错,这一周时间,她一直在忙乎这些,哪有时间、心情甚至动机来写简历呢?

    大学里的资源相当丰富,除了学校提供的各类课程和图书馆、实验室,社会上各个领域的专业培训、认证,你不需迈出校园就能接触到;大学里的牛人层出不穷,学霸、面霸、巨无霸,无一不是样样精通,认证等身。于是每一个正常的孩子都会产生幻觉,学校里流行什么,就跟着追求什么,东一头西一头,最终收获寥寥。几年下来,牛人依然还是那个牛人,你依然还是那个你。

    我有个大学同学,生平只爱技术和军事,其他一概不管不问不去考虑,固执到有点偏颇,毕业后第一份工作就是工程师,到现在一直没换。十年后再见,他依然单纯、可爱,而且过的无比快乐、舒服、自然和谐。某人对他的评价是”DB眼里的世界可能只有其他人的30%,但这30%占据了他人生的100%。”

    而我们大多数人眼里见识到的百分百的世界,到底有多少是自己能够真正掌控的呢?

    过于丰富的资源和多样化的可能性,反而让你无法集中精力,最终局限了你的行为。这,就是大学教育带给学生的第二个局限。

    效率局限:忽视投入产出


    作为大学生,应该至少有一半人在学生会、社团干过;在简历里标榜自己也干过的人,就更多了。

    一般人以为,参加学生会、社团活动,就是社会实践,可以了解社会,为投身职场做准备。

    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十几年前,兄弟我也曾在学生会混过,”组织参与大型文艺活动”(是的,你们简历里一般都会这么写)。那个全校最著名的文艺活动,由校团委主办,xxx学院承办,上到主席,下到干事,学生会所有成员都被”组织”起来,”参与”这项活动。

    我分配到的任务,现在来看应该是一个美差,就是坐在后台的角落,替女同学照看换下来的衣服。

    一开始我还有点不大高兴,当时我已经大二,”官至副部”,尼玛就给我整这么个活儿?

    不过看看我那个身高一米九任学生会副主席体育部长的好基友,我心里平衡多了:他是躲在后面拉幕的。

    学校办活动,资金上可能有时会稍稍捉襟见肘,但其他资源几乎是无限的,只要能达到效果,手段可以无所不用其极。就算没观众,只要辅导员一声令下,一个年级的人就从宿舍立马赶过来了。

    所以组织参与这样的活动越多,脑子里越没有投入产出的概念。

    这就导致很多雇主面对应届毕业生时,往往都无奈了。

    你说这个活动需要报道和照相,他说那就请个专业记者和摄影师;你说我们的网站好久没人访问,他说那你应该找专攻搜索引擎优化的人来给推广一下;你说我们最近怎么招聘不上来人,他说你又没在几大知名招聘网站打广告那我有什么办法。

    老板怒了,那我掏钱雇你来是干什么来的?

    这种眼高手低,拿资源不当回事儿的毛病,就是源于大学教育带给学生的第三个局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0c9801a84e4c:你好我觉得这篇写的很好,想转载到我个人的微信公众号上,需要注明哪些信息?
        财须学也:@_张绮佳 来源,作者就好。 :smiley:
      • da969226c0cf:写的非常棒。 :blush:
      • 财须学也:@Vanessa 可以啊~ 我的微信号是菜鸟谈职场(cainiaozmm),欢迎交流。
      • 李谊之帮抑郁互助会:觉得写得很好,我拿去转发下可以吗,在我的私人公众账号上
      • 财须学也:@沈晓马 谢谢,那就是个广告,我把它删了好了。
      • shenxiaoma:图片看不到
      • 财须学也:@李安石 公司与公司不同,人与人也不同,在我们公司,五大三粗的相对更好些,文质彬彬的就不行——跟你手下管的是谁有关系。 :relaxed:
      • CoyYang:大学并不是用来培养职场人的呀。
      • 李安石:一个年轻的(他是本科生)、文质彬彬的、手握十几个offer的(心气必然很高)应届毕业生,一定做不好一家工厂(工厂不够cool,哪怕是该领域世界最先进的工厂之一)的生产管理工作......为啥?我觉得我好多同学拿了十几个offer去做生产管理,做的风生水起的啊。
      • 风生水起:这是根儿上的毛病
      • 财须学也:@碎碎念地幻想 嗯,貌似被编辑推荐了。这两天正在酝酿一篇【大学生应该尽快停止去做的三件事】,算是姊妹篇吧......
      • 财须学也:@碎碎念地幻想 话说这篇古墓贴您是怎么翻到的...... :blush:
      • crystalcookie:在大学中也缺乏正确的引导,诱惑多,让不谙世事的大学生都迷失的方向,导致时间和精力的浪费
      • Aintro:对大学办活动的事说的太对了,就是这样,就是这样,这就是成为一个水货的历程,有时候都觉得浪费生命。
      • 郭未之:@寞殤 第一句无比赞同,读大学不是为了找工作。在我的心里有两个圈,一个是学习(教育),一个是职业(工作),学习圈永远是大于职业圈的。学习圈足够大了,资源也好,能力也好,心态也好,要掌控职业圈,就更容易了。
      • qiuzeliang:讲的很有道理
      • 财须学也:@水雲逸 所以我说的是"局限"。 :relaxed:
      • 财须学也:@寞殤 @ShiningRay 大学可能是无辜的。不过为什么大部分家长都会告诉自己上中学的孩子,好好学习,等考上大学,你才会有个好工作?或者说,大家把必要条件当成了充分条件?
      • 水雲逸:呃,怎麼說呢,我覺得競賽思維沒有錯,只是雙方的評價標準沒有對上,在求職上「適合工作」才是 ranking 的標準。
        目標集中呢,人都喜歡多找退路,這沒有什麼問題,職業生涯越走越窄恐怕不是我們樂見的。
        投入產出比這個,單純是被慣壞了。
      • simoncos:其实更重要的一个局限是:学校没有培养出学生的责任感,对别人负责,对自己负责。
      • 6Ec5sK:呵呵,全都为了做事,要上学干屁用?
      • 用力生活的小寞:因为大学教育本来就不是为就业准备的吧,但是20几岁确实需要为就业做准备。不知道以后想做什么、要做什么的太多太多,自然就不知道该做什么,我周围好多都是这样的,我也不可避免。

        高中的时候努力可以变成分数,分数高就能上大学;大学的时候以为简历成为就业的分数,简历上面经历的越多得分也越高,殊不知就业跟简历上的分数的联系并不像高考。
        而大学教育,一直以为都只是给开阔视野、增加见识提供的另一个平台而已。
      • 未知用户sal:前两条很同意,最后一个没那么绝对吧。遇上那种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的,或者信奉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老板,就不能把责任都推到下属身上了。
      • 简书:图看不到哦~

      本文标题:大学为什么培养不出真正的职场人?谈谈大学教育的三个局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ghkt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