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周五,雨,9-11度
正在干校参加市级行业协会一会议、和身边的建筑业老大窃窃私语之际,同事骆给我发来消息,看到让人汗毛淋立。
“小陈被社投录取,她想去那边工作”,“她是去年十一月去考的,当时是第二名,被录取的第一名前些天考中了公务员,社投就找第二名递补”。骆一条条的信息发给我。
人往高处走,凡是能到更好地方去的,我们一概不会阻止。可是这个小陈,我第一个想到的词是“不让走”。原因并非她是个人才,而是她目前具有的不可替代性。这么说吧,换在一两个月之前,也就不存在不可替代这么一说了。主要是上周三我们申报了一项中介上岗资格的培训名单,其中就有她。这个培训资格非常不容易,当时我的形容是“春风入屠苏”,全市仅有五个名额,有了这五个名额,只要通过了培训,我们就可以取得一项新的业务资格,从而让业务版图更加强大。
选取五个人的时候,我们权衡再三,考虑到了专业搭配,更重要的是考虑到了工作是否稳定。但小陈这个专业,整个公司就她一人,如果有第二人存在,也就没必要起皮疙瘩了。
回到公司,向老大汇报,他的脾气还是比较大,对这类人的不满溢于言表。堵是堵不住,看能否找到两全或三全的方案吧?
小城圈子小,社投分管人力的老总正好是老系统同事,电话和他一通解释,他瞬间了解,并约定下周一和他当面协调商议。
回过头来再和小陈细聊,帮她分析工作岗位的职业风险,薪酬待遇和性价比。三十出头的小姑娘,硕士毕业后,并没有太好的工作履历,其实并不适合一天到晚面对乙方讨薪的事务,而作为技术服务者的我们,自由度的社会认可度明显更高。而对于我们面临的“业务资格”这道坑,她似乎并不关心,彼时我是压着火气、耐着性子,做她最后工作。
这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一山望着一山高,吃着碗里看着锅里……
这些字句在脑海不断闪现,而她是去年七月入的职,十月转的正,十一月又去参加另外公司的考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