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比爱更难伪造。有虚假的爱,但没听说过谁的恨是假的。
我既没感受,也不想表达。我只能做点什么,假装让自己看起来努力。
我打算假装对某些事深有感触,然后用尽全力抒发出来。
我看了一部电影——年轻气盛。在记忆里,我一直把电影名字给搞混了,记成了云淡风轻。已记不清这是第三,还是第二次看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4198605/d274625bf2872147.png)
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觉和我搞混的名字一样,淡然中包涵着从容。
主角从老人的视角展开,估计人老之后,都会多出些对生活的包容。
年轻和年老,未来和过去,希望和挣扎,渴望和恐惧,那些性格集结在一起。他们有时候矛盾,却终通往一个终点。
我不太想理解电影中的大多数内容。这种不理解,能带来触感。就像和一些人一起呆着的时候,不用有多深的了解,也会有淡淡的温暖的感觉。
爱是纯粹的,却不是纯洁的。多数时候,她是卑污与高尚的混合体。
电影中有诗意,却也不掩盖其中的欲望。
电影很美。我喜欢那种踏实的,不着急的画面。偶尔我也会这么期盼自己,做事不急,说话不急,不经常自责,不评价自己,能对自己就事论事.......
我想,这是生活。这是生活到最后一站的灵魂,为我们贡献的智慧。
与这种淡然的矛盾相对的是冯小刚与王朔一起搞的《冤家父子》。
同样的矛盾,从人生的尽头往回倒推到中年,就不显然从容。可能是智慧还没发展起来,在一个将出未出的年龄,替代智慧的,只有猛烈中的懦弱,激情中的恐惧。
想要操控他人之人,内心都是脆弱的,这就是整个《冤家父子》给我的感受。当被打败的次数多了,或许就能拥有一些智慧?
我刚20多的时候,很爱冯小刚导的电影,后来看的多了些,还是觉得他演的电影更好。
昨天下午,我接了几个电话。
现在还能记着的,有两个。一个是约饭喝酒的,另一个也是约饭喝酒的。
过去,我能喝二两,现在却连一口也喝不下去了。克制之后,我很少后悔。
我明明只是单纯的不想去做,却非要骗自己,让自己承认是因为能力不行。心理学上称这是“自我法西斯”。窃以为,这也是一种褒奖。最少,我要感谢这个时代。有那么多的专家们都提前给我想好安慰自己的理由了。
起初,我认为这种无所事事的状态是会很持久的。现在来看,不过又如一阵青烟,随后就散了。
如果能连续性的丧失执行能力,就像我害怕失去成长的能力一样。
我不想再继续写了,就像我不想开始一样。
看些好的东西,只是想保持那种温暖的感受。它给了我感动,我却要把感动是什么给言说出来......
让逻辑的归逻辑,潜意识的归潜意识吧。
有一些情感不可拆解,只存在于体会里。
就像诗,那是高度凝练之后的结果。如能把其中的深意能逐句逐字的解析出来,那读诗还有什么意义?
做为苟且的延续,我打算继续看一点过去看过,或“不能进步”的东西打发时间。
看澳门风云,看变形金刚,看各种超级英雄用爱拯救这个世界......
格式化手机,清空所有的学习资料。让那些存在过的不留痕迹。
仅做自己看不惯的。拒绝思考,拒绝想象,只留下成长。
我连能让自己满意的只字片语都写不出来。
做为补偿,我打算让自己沉溺其中。
汲取足够的情绪之后,会有转变吗?
![](https://img.haomeiwen.com/i4198605/1c2bd04e2f6ccd76.png)
也或许,这就是真相,我将长期的停留在这种无力中,直到在挣扎之中开始迷恋这种感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