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精进学思行 精进学思行 今天
"我们曾毫无准备地错过了面临的实际挑战,现在该考虑如何让我们所有的公民都加强公民责任,并增强我们的成就。"
上面这段话的每一个字,我相信你都认识,但是即使你再多读几遍,我也不确信你是否能够理解他想表达的意思。这段话来自于美国第29任总统——沃伦.哈丁的就职演说,我是从《批判性思维(第10版)》中读到的这个例子。
作者用这个例子,想向我们说明的是,如果你不知道一个人想讲什么,那么你就无法判断,他讲的对或者不对,更无法选择是否支持他的观点。
在批判性思维|1 为什么要成为批判者?中,我们提到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淘金式思维,就是为了判断哪些观点是合理的,进而判断是否可性。它可以分成三个部分——论题,论证和结论。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图表示。论题通常指的是我们讨论的主题或者问题,结论是对问题的回应,论证是连接论题和结论的桥梁。
批判性思维的过程,其实就是分析结论和论题间是否有合理的论证过程。而我们常常碰到2中倾向,一种是答非所问,即提出了论题,但是结论和论题不一致;另一种情况是,提出了问题,也给出了相对应的回答(结论),但论证过程不严谨。
而为了避免这两种情况,我们首先都需要找到论题和结论,只有把这两端摁住,才能更好去判断它中间的论证过程是不是合理,进而判断是否要接受它。
1 论题:描述性问题和规定性问题
什么是论题?在《学会提问》中,将其定义为引起对话或讨论的问题抑或争议,它是后续所有讨论的驱动力。比如,是否所有的东西都无法逃离黑洞的引力?国家是否应该继续大力的补贴新能源汽车?这些都可以被称为论题。
论题通常有哪几种类型呢?在《学会提问》中,它将论题分为两类:一类叫"描述性问题",回答的是"是什么”的问题;另一类是“规定性问题”,回答的是“应该是什么样”。
而在《批判性思维工具》中,给出了三类问题:单体系问题,无体系问题和多体系问题。
单体系问题,它的答案通常是唯一正确的,通常是客观的,比如房间的大小是多少?
无体系问题,它是基于偏好的,通常是主观的,比如你是喜欢看小众文艺片还是喜欢看商业大片?
多体系问题,它常常没有唯一的答案,它是要从很多的方法当中找到最优的,比如我们应不应该去补贴新能源动车?
单体系问题和前面的“描述性问题”比较接近,而规定性问题和“多体系问题”相似,而在我看来之所以《学会提问》中没有和“无体系问题”对应的定会,是因为偏好性问题不在批判性思维的反思,我就是喜欢吃榴莲,我就是喜欢跑步,你有什么好批判的,也不能说我不对。
发现论题是批判性思维的起点,我们应该如何找到呢?
有时候,论题或问题会清晰地表达处理,比如:我们是否应该允许同性恋结婚?有些则比较隐蔽,甚至从始至终都不提及,而这种时候常常需要从结论中发现,比如最后结论中提到:我们不应该鼓励学校各学生布置过多作业,就可以推断出他的问题或论题是:学校应不应该给学生布置过多作业?
2 如何找结论 ?
所以,结论不仅是对论题的回答,常常也能让我们识别论题。这就涉及到我想分享的第二点,什么是结论?如何找到结论?
什么是结论呢?通俗的讲,它指的是作者或者是论者希望你接受的观点。但是,单纯的观点不能被称为结论,因为在批判性思维中,结论还包含“总结”的意思,也就是说,你的结论要有分观点支撑,而分观点甚至需要有事实(证据)支撑,否者就是孤立的观点,也被称为“纯观点”,不能称之为结论。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区分?因为如果支撑或论证,我们就无法对其进行评判,就无法判断合理性,也就谈不上批判。
如何找到结论呢?《学会提问》中给出了6点实用方法。
①论题是什么?当你知道论题,那么就会有意识去发现结论,和通过结论发现论题是相辅相成的;
②重要的指示词:所以……,证明……,这告诉我们……;
③位置:我们以前在学习阅读理解的时候,老师教过的一些快捷的方式去发现段落中心思想,开头和结尾;
④不可能是结论的东西,比如:例子,数据,定义,背景;
⑤所以呢……?这个问题可以用在沟通中,当对方讲了一堆东西,但是一直不讲他的结论,你就可以问“我知道了这些,所以呢?”
⑥了解作者或讲者的背景。有些作者是明显为一个组织服务的,所以通过了解背景信息,就可以推断出他们的结论和主要观点。
总结
以上就是本文想跟大家分享的,批判性思维中两个重要环节——论题和结论,只有当我们牢牢抓住两头,才能更好可以展开下面的批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