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你的坐标系
读徐泓老师编著的《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陈虻,我们听你讲》,感觉对纪录片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应该说是对媒体人的工作和职责有了新的认识。虽然,目前我从事着一份更偏向于宣传岗位的媒体内。正如那句话,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对我来说,不要因为走得太久,而忘记为什么出发。
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有责任感也很理想化的媒体人。我似乎从这里看到了许多身边其实熟悉的背影。虽然他们不像陈虻那般有名气或者有那么突出的业绩。张旭东,我称他二哥,如今的新华社的新闻骨干,永远记得他曾经做新闻写稿子的那份激情。是永远都会感染人的青春。付卫国,刚刚退到二线的老领导、老同事。说起新闻选题和策划时的那份认真和喜爱,是难以掩饰的欢愉。能够享受在自己工作乐趣中的人是幸福的。
被中央台很多大咖仍视作业务指导经典的陈虻语录,自然也给我带来了很多知识上的补充。比如如何将专业化的东西做得社会化,陈虻提出了具体的操作步骤。需要从平民化的角度和求知的态度去切入,这样才能做出让大家懂且明白的东西。
无论是平面媒体还是视频亦或广播都是传播的媒介,目的就是要表达和传递给人以信息。而这种信息传递的结果第一层目的是为了让人们知晓,更高一些的目的则是通过这些知晓的信息为人们引导他们对某个事物的认知和判断,而其实这是你已经铺垫好的东西。陈虻说这和教育孩子很像。确实,如果单纯地对孩子说,你应该听我的,某某事情是这样的。那么会有两种结果,一,孩子全盘接受,但其实并不客观了解;二,孩子不接受,凭什么要听你的,我还有自己的主意呢。当然也有可能有第三种可能,聪明的孩子会从里面找到他认可的和不认可的部分。但这并不是好的教育传输方式,好的方式是,你介绍了事实,并引导了孩子自己去提问,而后得出回答和认识。这样的认知会更深刻和客观。
我常常感慨自己为什么读了不少的书,却没啥文化,不说文化连起码的记忆都很难保存。我常将其怪罪为是我的记性不好,现在才发现这实则是思维方式的问题。我习惯了被动接受信息,无论是看书还是听课,我只是将其听下来,并记录,而没有理解过,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论以及结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以及它是否存在缺陷等思索。所以我所接受的不是知识,只是信息,而信息随着时间的流逝也自然所消灭掉了。
陈虻总对他的手下人说,要认识到你的坐标系,然后将这种思维扩散去思考。而非单一线条的去考虑问题。我想这不仅是作为媒体人应该有的一种思维方式,更是一个人的思想成熟的路径。无法找到自己的坐标系,就对事物有着随波逐流的认识。这样的认识势必是不够全面的,更谈不上深刻。
在我在这本书上做了无数的读书笔记后,这是我的最大收获。
如何找到坐标系,用陈虻说柴静的话来做以解释。 “你看见这瓶水,你只看见了水。你的坐标系太单一了,你没有看到这个瓶子的材质是什么,容量有多大,体积是什么,放在多么大的背景当中。你没有一个自己的坐标系。”
从未知开始,忘掉自我,开始寻找自己的坐标系。定位,并发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