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科布尔镇

科布尔镇

作者: duqiangdei | 来源:发表于2023-11-15 18:41 被阅读0次

    科布尔镇,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中旗下辖镇,地处察哈尔右翼中旗东南部,东邻卓资县巴音锡勒镇,南与西南接乌兰哈页苏木相连,西与黄羊城镇接壤,北与宏盘乡相邻, 行政区域面积285.36平方千米。科布尔镇南依灰腾梁山区,北靠二道坝,东北挨着大海滩, 310省道南部为丘陵山区,北部基本是高平原,最高点海拔2031.8米,最低点海拔1675米。

    “科布尔”系蒙古语“霍布日”之转音,意为“暄软的土地”或“沼泽地”,那里在阴山山脉灰腾锡勒山之下,这里是灰腾梁山区洪水冲积形成冲积平原的始端,一泻而下的洪水从这里开始,向东北奔腾而下,水量充沛,形成了星罗密布的海子,构成了以大海滩为主体的沼泽湿地。这里水草丰美,是逐草而牧,逐水而居的游牧民族最佳的牧场,在这里的游牧点,最早可以追述到康熙年间,蒙古族牧民就把这里作为游牧点,到了乾隆年间,这里已经逐渐形成了固定的屯落,由于这里为冲积平原的始端,地势南高北低、西高东低,从灰腾梁而来的滔天洪水,在这里一泻而下,顺利地流向东北那广袤的湿地草原,在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这里定居的人们把屯落称之为水顺庄,意味着这里是水能够顺利通过的地方;在当时落后的生产方式,匍匐在大自然严酷威胁之中的人们,把美好的愿望寄托在屯落名字之中,水顺庄寄托着先民们的良好祝愿。

    明末清初,半个多世纪的大规模战乱及天灾人祸,整个中原地区进入了一个“人口数量和耕地面积骤降”的经济低谷期,清顺治年间,直隶和各省因土地荒芜每年造成的税赋缺额为400余万两白银,为了增加税赋,清政府启动了招民垦荒政策。对于蒙地开垦,清廷也给出了相应的政策,那就是派人前往蒙地教蒙民种植。蒙古人常年以游牧为生,其民众并不擅长耕种,因此很多的蒙民就把田地租给汉人耕种,以收取租金为生。加之,刚刚经历完战乱的汉人穷困潦倒,有很多人流亡到蒙古边境一带,在那里开荒种田,定居生存。

    历来满清政府鼓吹“满蒙一家亲”,事实上满蒙间一家亲就是和亲,清政府通过和亲的方式,加强对蒙古地区的管辖和统治,为了加强统治,防止蒙汉结合,推行了“禁垦蒙地”的特殊政策。由于社会环境和蒙汉的利益所在,清政府颁布的政策形同虚设。到了清乾隆年间,盛世造就的人口剧增,使得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于是大批的流民开始奔走于京师、辽东、塞北,很多内地百姓出边去往蒙古地区谋求生计。

    水顺庄人口骤增,成为人们进入蒙古的一处重要的交通要道,到了清咸丰八年(1858年),由于地处湿地草原的西南端,这里沼泽湿地纵横,人们开始称水顺庄为科布尔,以县地划隶属于山西省绥远道宁远厅管辖,后来随着汉族农垦居民的增多,他们把又把科布尔称为康保尔、康卜尔、复兴镇,直到民国年间,书籍报刊时把科布尔称之为“康堡”,到目前为之,民间还称科布尔为康卜儿,科布尔人为“康卜人”。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随着垦民的增多,内地谋生的大量民众来到了这里,为了强化蒙地管理,抑制匪患,山西巡抚廷斌奏准,以宁远厅治东北三百六十里之科布尔析置陶林厅。其中陶林厅设于科布尔。

    民国元年(1912年)改县,仍名陶林,设知事,隶山西省宁远厅。陶林县设于科布尔。1913年改属绥远特别区。

    1937年,日本侵略者占领陶林县科布尔,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成立,陶林县归巴彥特拉盟管辖,日伪政府将科布尔改名复兴镇,并建立伪县公署,日本投降后又把复兴镇改为科布尔。

    1948年10月,八路军第八纵队第十一旅解放科布尔,科布尔终于回到了人民的手中,并成为陶林县人民政府驻地。

    1954年3月17日,撤销陶林县建制。原镶蓝镶红联合旗(1950年1月,镶蓝旗、镶红旗合并为镶蓝镶红旗)北部地区、卓资县北部的转山子阿贵沟等一部分地区与陶林县西部(陶林县东部和正黄旗北部地区)合并组成察哈尔右翼中旗,简称察右中旗。科布尔划归察哈尔右翼中旗,旗委和人民政府驻地为科布尔。1954年5月,设第一区,辖7乡镇。1958年10月,改为东风公社。1959年,改称科布尔公社。1984年5月,改科布尔镇,科布尔镇一直延续至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科布尔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pasw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