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哲学认知_三个模型思维 李教授

哲学认知_三个模型思维 李教授

作者: 特特小哥哥 | 来源:发表于2019-03-29 15:03 被阅读0次

    人类认知的两个疑难

    • 人类理性能否认知客观世界? ——哲学认识论
    • 人类到底是理性还是非理性的?——认知心理学

    针对理性又延伸了两个问题

    • 世界到底有没客观真理?
    • 如果有,人类能否get客观真理?

    然而有诞生了两个问题,客观是什么,真的有真理嘛?

    三个模型思维

    真理符合论

    某信念和客观事实是否一致

    真理连贯论

    某信念与群体信念体系是否一致

    思维遮蔽性

    为什么无法跨越非连续性主要因为人类大脑里面有无法客服的结构性缺陷,认知存在着结构性矛盾,所以我们注定无法跨越连续性

    真理符合论(第一幅眼睛:感官)

    人最信任的莫过于自己的感官(眼耳鼻舌身),所谓“眼见为实” ,与客观事实相符的信息,就是真实的,与客观事实不符的信念,就是错误的。

    那么什么叫做“客观事实”?确定是:绝对客观、独立与我们之外、不依赖与任何人的主观意识而存在的事实嘛?那什么是客观?事实是什么?

    我们有(而且只有)感官系统一个通道抵达外物,更诡异的是,感官系统在认知过程中一定会“扭曲”外物,可能会感觉有点难接受,那在抛出个问题

    大千世界有颜色嘛?大千世界有声音嘛?

    颜色是什么?是视觉感应到对象所有属性中光的属性,而且只能感应到部分的光段,更糟糕的是,光本是能量,波长。是视觉把光的波长扭曲为颜色
    声音是什么?可能根据颜色得出结论,是的,是感应到对象全部属性中震动属性,而且只能感应到部分的波段,同样糟糕,声音是振动波,听觉把震动波扭曲成了声音

    是不是很可怕,王东岳老师说

    • 我们的全部知识,不是为了“求真”而设定的,而是“求存”而设定的
    • 知,求存不求真

    如果我们要感应到真实的世界,那所需要的能量将是无限庞大的,这样的扭曲也是符合最小作用原则:自然万物运动和结构总是采取某种最简便、最经济的方式

    所以在“你所说的世界,只是你自己的世界”每个人都生活在知己的世界里——这绝不是比喻

    我们的理性概念不当不能纠正感性经验的失真,反而会用广义逻辑融洽来自圆其说,使其陷入“合理性遮蔽” 。再想想,我们的逻辑推理能力是用来追求真理的还是用来说服别人的,当改变想法和无形改变是,绝大多数人都会忙于寻找自己没有错,也都爱看能印证自己已有观念的东西,其他不符合的观念哪怕摆在我们眼前都会被忽略,这是因为人生下来就会的、无师自通的、先天性能力:自圆其说

    真理连贯论

    我们都是认知的吝啬鬼

    • 认知时,默认用眼(能不用脑,就不用脑)
    • 用脑时,默认连续性。(未来和过去一样)

    所谓的思想,就是用思维模型整顿经验事实。

    我们经历最大的思维模型变革可以属于宇宙观的变革,从盖天说、地心说、日心说、行星定律、绝对、相对到现在的多维宇宙说。从感官到最后的纯逻辑,其实逻辑比事实更真实。

    我们有而且只有感官系统和逻辑系统这唯一通道抵达外物,这是形而上学紧闭,我们要反思,用纯逻辑去突破,用思想拷问思想,用逻辑拷问逻辑。才是最有效的学习,结构自我认知,改变思想结构。最最能证明的例证就是
    AlphaGo Zero 100:0 Alpah Go

    你放弃了这个痛苦,你放弃了破给你带来的痛苦,你的眼界就很小,所以我们永远生活在解决一个问题,然后到了更大的麻烦,然后在解决一个问题的循环当中,单身又不得不来打破这个边间,让你空间更大一点,你的呼吸,你的自由度更大一点。

    思维遮蔽性

    我们是否在对自己拥有的东西会赋值更高的价值和能力,这是禀赋效应作祟。当你拥有它了其实也同时是被他拥有。

    过往越成功的事实,往往就越局限了该思维的框架,也是为什么众多知名企业在非连续世界下轰然倒塌。

    所知障

    一个人过去的成功才是未来最大的障碍,当我们有了固定的框架,我们也就更多用框架评估证据,积累框架的信念,接受框架的人交流,观点也就越来越极端——回音室效应(自己看自己,永远都是对的)

    从众效应

    真理连贯论会产生十分古怪的后果:某信念与群体信念体系是否一致,也就会导致身处群体中,即时群体信念错了,也几乎不可能看出群体在犯错,哪怕看出了,也无法改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哲学认知_三个模型思维 李教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pblb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