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妈妈带着6岁的女儿去给父亲祝寿,小女孩在跟姥爷聊天时,问:“姥爷,你几岁了?”姥爷很自豪很开心的回答:“我今天80岁了!”
听完姥爷的回答,小女孩好像若有所思,很认真的问:“姥爷,那你该死了吧?”
如果你是故事中的妈妈,你会怎么做呢?按照我们的习惯,常常会发生的就是,这个孩子一定会面临一场训斥甚至一场胖揍。故事中女孩的妈妈特别有智慧,她跟父亲解释说:“孩子最近看讣告看多了,最近学校有两位老教师去世了,学校的张贴栏中贴的讣告写着谁谁谁,于哪年哪月哪日因病医治无效,享年七十几或者八十几岁......”
我们在评判孩子的时候,经常用的是成人的眼光和认知来评判,我们的解读是依据成人世界的规则,“以大人之心度‘小人'之腹”。故事中6岁的孩子通过看两个讣告总结出一个规律:人活到七八十岁生命就要终结了。他认为自己很厉害,靠自己就总结出这个规律,当见到了相当年龄的人,马上就分享,心里还想:“我很厉害吧,我都发现这个规律了!” 这个妈妈用智慧的方式跟自己的父亲解释,回到家以后,跟孩子说:“你说的是对的,但是老人都不喜欢听跟死有关的话,今天还是姥爷的生日。”成功化解了孩子和老人的矛盾,孩子也更容易接受更好的处理方式。
孩子说的一些话,有些不一定是错的;大人说的一些话,有些不一定是对的。孩子不是故意要惹长辈生气,而是不懂社会的规则、潜规则。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要学习和增长的除了知识储备、心理能力、生理能力,还有社会能力。遇到孩子的问题,应该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很多家长和老师面对孩子,仅仅是关注行为,而没有关注到行为产生的真正原因。所以,如果要做一个好父母,好老师,一定要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对症下药,教育才有成效,而了解孩子,是教育的基础。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以“小人”之心度“小人”之腹,换位思考,移情共感,才是真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