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女儿回来说社团课来了个老师很厉害,讲作文怎么怎么写,大家都学会了。我问学会了啥呀,女儿说八个字:虚则实之,实则虚之。我认为这句话是毛主席说的,之前是春秋时期孙子兵法说过的。
小学生写作文,很不好讲解,说让他们就按平时讲故事那样子,假装给同学讲个故事,然后写在作文本上,除了汉语拼音代替的不会写的字多一些,故事要么讲不全,要么讲个故事开头就讲不下去了,要大人帮忙把故事讲完。聪明点的不知哪里学来的万金油作文,跟政府报告一样,开头中间结尾都一样,改几个字和日期能把上下五千年全部写成作文。比如说秦始皇很厉害,要学习他雄才大略统一中国,李世民很厉害,学习他雄才大略,听魏征的话把国家治理的很好。今天看了萧红写的书,以前不知道萧红是男是女,看了她的书知道她是一个很厉害的作家,我要向她学习,也要做一个作家。
“虚则实之,实则虚之”是什么意思呢?作文主题如果是“虚”的,就应该写一两件实实在在的故事来应证这个“虚”,虚头巴脑的大片感情抒发基本不可以出现在作文中,穿靴戴帽点题一下就可以了,这样的作文从小事中体现出来作者要表现的主题,真情实感。比如主题是“最可爱的人”,就要写几件事来表现“可爱”,中间用些“虚”的语句起承转合。比如主题是“春天”,就要写哪里什么花花草草发芽,哪里哪里有欢快的小娃娃,哪里哪里还有柳絮花骨朵和青蛙,用这些“实”来写出“春”这个“虚”的主题。
“实则虚之”就要反过来了,洪七公最爱吃的是黄蓉烧的炒青菜,如果主题是“炒青菜”,这么高难度的作文,只有小学生会写的有滋有味,大篇幅歌咏妈妈的爱,忽然一天一盘小青菜让自己更爱妈妈了,炒青菜和妈妈的爱完全融为一体,一般大学生和文学工作者写不出这么真情实感的文章来,除非丰子恺一个级别的大家可以相比。“记毛主席二三事”,这种写“实”的主题必然要大篇幅歌颂和提炼,人民日报和新华日报都是同样的,如果是“记班主任老师二三事”,千万不能太“虚”,不然高度太高,班主任看到害怕。呵呵。
大体上“虚则实之,实则虚之”是一个快速有效提高写作技能的指导原则,培训老师举出来无数的名家名篇来佐证这一个写作规律。少数大师级作家写作会返璞归真,“实则实之,虚则虚之”,毛主席在游击战经验里面也谈起过这一点,虚实相济,在乎一心。话说回来,“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写文章是表现感情,与读者内心互动交流的文化活动,气机相和,文章里面有引起读者共振的东西越多,又不管是“实”的多还是“虚”的多,谁能正巧比例碰在黄金分割点上呢?
简宝玉写作群日更打卡第2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