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兰作品精选
赵复三 译
本书是由冯友兰的英语版本翻译而来的。
中国哲学的精神:作者认为,哲学是对人生的系统的反思。在中国,哲学是每一个受过教育的人都关注的领域。从前在中国,一个人如果受教育,首先就是受哲学方面的启蒙教育。儿童入学,首先要读《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 四书。哲学与宗教没有明确的界限,不同的人对宗教和哲学的理解可能全然不同。作者认为,每一种大的宗教就是某种哲学加上一定的上层建筑,包括迷信、教义、礼仪 和体制。
西方人看我们,认为“中国人并不认为宗教思想和宗教活动是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中国文化的精神基础不是宗教(至少不是有组织形式的宗教),而是伦理(特别是儒家伦理).......这一切使中国和其他主要文明国家把教会和神职人员看为文明的组成部分,有基本的不同”。如果追求彼岸世界不是人类内心的最深要求之一,为什么对世界许多人来说,宗教信仰和宗教活动成为生活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呢?如果宗教信仰和宗教活动是人类的基本要求之一,何以中国人成为例外呢?人不满足于现实世界而追求超越现实世界,这是人类内心深处的一种渴望,在这一点上,中国人和其他民族的人并无二致。但是中国不那么关切宗教,是因为他们太关切哲学了;他们的宗教意识不浓,是因为他们的哲学意识太浓了。他们在哲学里找到了超越现实世界的那个存在,也在哲学里表达和欣赏那个超越伦理道德的价值;在哲学生活中,他们体验到了这些超越伦理的价值。
根据中国哲学的传统,中国哲学不是为了增进对客观事物的知识,而是为了提高人的心灵,超越现实世界,体验高于道德的价值。宗教倒是提供有关实际的信息,但是,它所提供的信息与科学提供的不同。因此,在西方出现宗教与科学的冲突。科学每前进一步,宗教便后退一步;它的权威在科学前进的历程中不断被消弱。人们离开了宗教,便离开了更高的精神世界,是让人惋惜的。但幸好还有哲学能够达到更高的价值,而且,比宗教更直接,不需通过祈祷和仪式,内容更纯。人不需要宗教化,但人必须哲学化。当人哲学化了,他也就得到了宗教所提供的最高福分。
中国哲学最高境界是成圣,实现天人合一。中国哲学是实践的哲学,哲学家终生持久不懈地操练自己,生活在哲学体验中,超越了自私和自我中心,以求天人合一。这种心灵的操练一刻也不能停止,因为一旦停止,自我就会抬头,内心的宇宙意识就将丧失。
中国哲学家的表达自己的方式:暗示以引发人去悟道,而不需多余的语言。中国的文字和音韵是如此,绘画的线条和颜色也如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