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麦穗

作者: 壹phone壹世界 | 来源:发表于2017-07-15 17:47 被阅读0次

    今天周六,不用上班,无甚要事外办,加之时有雷雨,便闭门不出,以看书消遣。信手掇起一本季羡林先生写的《繁华落尽是孤独》,从“我的童年”看起。

    季羡林,山东清平人(今山东临清市),生于1911年8月6日,是正经的清朝“遗少”,但是他的境遇与“遗少”却大相径庭。小时候,季羡林的家里极其贫困,房无一间,田无半垄,一年也吃不上几次白面,平时只能高粱面饼子充饥,盐巴都买不起。

    大概四五岁的时候,正是垂髫小儿模样,恰值夏秋收割庄稼,便随邻居宁大婶到离家较远的地里去捡拾收割后遗落的麦穗、谷子或者豆子,一日也有半篮之获,晚归交于母亲。一个四岁小孩,正当顽皮季节,反为生计外出劳作,唏嘘之余,实可感伤。

    我家也在农村 ,虽不及季羡林小时候家贫疲敝,但与同时代一般人家相比,还是较为贫困的。我记得每年夏收之后秋种之前的那段时间,母亲都要提着编制袋到离家三五里的地方去捡麦穗。以前庄稼人工收割,产量低,大都颗粒归仓。后来改为机收,散落的粮食较多,所以母亲每年都收获颇丰。

    夏收时节,天气炎热。每次离家拾麦穗,母亲都要带着一大可乐瓶的水,水尽则返,水的多少决定了离家的距离和劳作的时间。每次回来,母亲都是脸颊通红,衣服被汗水浸湿,背上一个大口袋,一只手攥住袋口,一只手握住镰刀,弓腰驼背,穿门进院,把麦穗倾倒在院子里。

    知道捡麦子辛苦,所以母亲从不带我去,只是让我翻晒麦穗,并以木棍捶打脱粒。虽说是看家守室,但这工作也较为繁重,好在可以随时停歇。母亲对我没有量的要求,学习之余权当休息之举。因为捡的百家麦穗,所以品质也就参差不齐,既有饱满的,也有干瘪的,甚至还有受潮受捂的。这样的麦子磨出来的面粉,不敢说质量如何,但尚可聊以充饥。

    后来,家里条件慢慢好转,母亲年纪也逐渐高大,捡麦穗的事情也就不做了,但这一段记忆却深深刻在我的脑海里。今天读季羡林先生这段文字,突然勾起了童年的回忆,回想起母亲的过往,“哀哀父母,生我劬劳”。人有百姓,其苦一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捡麦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pfzh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