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西藏生死书》,我只有一个想法就是希望看到此篇文章的简友们能够解脱生死,不再恐惧生死。
而如今,人们被教育要否定死亡,认为死亡没有意义,不过是毁灭和失去一切,提到死亡就一种忌讳,甚至相信一谈到死亡就会招来不幸;还有一种则是轻视死亡,觉得死最自然不过了,每个人都会死,这种想法很美,但到了最后一刻就不美了。
这两种面对死亡的态度,一是惧怕死亡,二是轻视死亡,这两种都是不了解死亡的真正意义。由于人们只相信一世,丧失了长远的眼光,肆无忌惮的为自己的利益而掠夺地球,全然不顾子孙后代,而更苦恼的是并没有教育他们死亡是什么?该如何死去?也没有人给予任何死去的希望。如果相信来世,整个生命都会获得改观。其实,死亡是我们的镜子,佛教把生和死看成一个整体,死亡只是另一章的开始。
正视死亡
1.把心带回家
我们很多时候都在醉生梦死,接受教育,买车买房,结婚生子,拼搏,为了拥有更多财富奔波忙碌几乎都没有时间去想死亡,最后等死亡来的时候手足无措,陷于极度的无知当中,那么这个时候我们要把心带回来。
禅坐
禅坐有三个神圣的原则,初善、中善、后善。初善来自觉察到我们和一切众生基本上都有佛性,为了体悟佛性必须破除愚痴,最后则灭苦。中善是进入修心核心的心态,它是体悟心性启发出来的。后善是禅修结束时,回向一切功德,并真诚发愿:“愿修行获得的一切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皆得证悟,愿他如同一滴水,献给诸佛孜孜不倦解脱一切众生事业的大海。”
禅坐时双腿交叉坐着,背脊挺直,在禅坐传统中,两眼必须睁开,但是为了躲避外界干扰可以先闭一会儿眼睛,然后在慢慢睁开来。这时,有三种禅坐方法可以运用,第一是把心轻轻放在一个对象上,你可以把这个对象作用在一个自然美丽的对象,比如莲花生大士塑像,。第二方法是念咒,比如莲花生大士的咒语,安静下来专注念这个咒,让你的呼吸、咒语和你的觉察慢慢合二为一,或者以启发式的方式念咒。第三种方法是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将这三种方法合一,禅坐时,可能思想比以前更杂乱,这是一个好兆头,不管什么念头出现,保持当下,即使一片混乱,也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
2.慈悲
在西藏有很多奇异的例子,许多人听到他们即将死于某种疾病后,就布施财物,前往坟场准备死亡,在那儿,他们修习承担他人痛苦的法门,奇怪的是,反而好端端的回家了。
慈悲是最大的保护,照顾临终者是实践慈悲最需要、最直接的机会。慈悲可以打开你的心胸,你将因此发现更容易付出临终者最需要无条件的爱,如果尝试将慈悲付诸行动,会创造合适的环境,从精神层面上启发他人,甚或对修行有益,在最深的层面上,如果你不断为临终者修慈悲,并因而启发他们修慈悲,你可能不止在精神上治疗他们,还在肉体上治疗。
3.临终修习
临终的心境很重要,即使我们曾造过恶业,如果死亡时处于善的心境,将可改善我们的下一世,即使我们曾善用生命,如果死亡时心境慌乱也会有不好的影响。这表示:死亡前的最后念头和情绪,对于我们的立即未来,会产生极端强有力的决定性影响,正如疯子的心被整个幻想占据,在死亡的那一刻,心是完全不设防的,暴露于当时主宰我们的任何念头,最后一个念头极端放大,淹没我们所有认知,因此,上师强调在我们去世时,四周环境质量非常重要,对于亲友,我们应该竭尽全力启发正面的情绪和神圣的感觉,如爱、慈悲和虔敬,尽量帮助他们“放下攀缘、欲望和执着。”
生命结束于地明光也开始于地明光
以上就是我读这本书的感想,当你相信来世的时候,你就不会再惧怕死亡,也不会轻视死亡,因为可能下一世会更美好,所以我们这一世要好好过,不因为自己的私欲而毁灭,而面对临终者,我们要付出足够多的慈悲,为了他下一世更美好。
那最后,希望看到此文章的简友们,希望我们走出恐惧,正视生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