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这个词很早就开始流行了,很多人都想去搞个社群,然而大部分人的做法是什么?
建一个微信群,然后拉人进群,互相聊天、分享,我们最常听到的一个词是自由链接,群主会热情的鼓励大家去自由链接,并不断告诉大家链接的好处。
然而实际状况是什么样的呢?
当我们建立一个新的社群之后,除了最开始的相互介绍、聊天、分享,没过几天,这个群基本沉寂了,发消息半天没人理,只有群主每天发一些新闻早餐之类的信息,也很少有人去看,甚至你会发现,一个很久以前群突然从微信聊天会话框跳出来,你才想起来,原来自己还加过这样一个群……
你会发现建立这样的社群并不是你想要的,你希望自己能够创建一个活跃度很高社群,大家能够在这里分享知识,相互链接,你希望这个社群能够为每一个成员提供价值,但为什么大家都不活跃呢?
让我们回归社群本质,看看如何建立一个好社群。
一、垂直定位
垂直定位就是指聚焦在某个垂直的领域,比如说母婴社群、画画社群、音乐社群等。
垂直定位又可以划分为内容垂直定位和地域垂直定位。
内容垂直就是宝妈社群、画画社群、读书社群这一类的;
地域垂直就是本地化或乡镇的一些社群;
总之,你建立的这个社群,定位越垂直,后期会员的归属感就会越强。
所以,建立社群,首先要做的就是把一群相同特性的人聚集一起,然后一起做一件事。
二、需求定位
一个普通人,假设玩了微信1—2年,估计号里面也会充斥着各种群,什么公司群、小组群、大学/高中/初中/小学/同学群、小分队群、旅游群、兴趣群、临时群、客户群……太多了。
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分析一个人加群的动机在哪里:
1、感情联络:亲戚朋友同学间
2、学习提升:寻找比自己更专业的人
3、宣传推广:宣传公司的产品、服务,又或者个人品牌
4、社交/人脉资源:认识同兴趣、同行业的人
5、工作需要:公司同事,项目小组,部门
实际上当我要加入这样一个群体的时候,是满怀期待的,我们期待的是接下来将遇到怎样一群人?我们自己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当我们设计出了饱满的期待感之后,如果后续不能让社群的伙伴有所收获,对伙伴形成的落差感无疑会对社群的品牌造成很大的伤害,所以,我们在运营社群的过程中,需求和定位做好之后,一定要组织活动让社群的伙伴有参与感。
1、定期话题讨论
这个话题是什么?每个品牌和自媒体的调性都不一样,讨论的自然不一样。
但不管什么话题,绝不是随便讨论一下“论哪位明星颜值高低”这样就完事的,这样得来的效果反而只有几个人瞎扯。
比如今天我们预告明天晚上21:00—21:30分将讨论一个怎样撸自媒体收益的话题,并选取积极发言的给激励,让群员有一定的心理期待与动力。
另外,群内的活跃分子和KOL,可以鼓动他们一起参与说两句,对讨论的氛围都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最后,将选取优质的讨论结果整理成文,不管是群内发布也好还是自媒体发布也好,都会形成更大的影响。
2、让群员获得参与感
前文讲到,社群并不是微信群,微信群只是交流载体,理想的社群是获得归属感的,而参与感是获得归属感的前提。
比如一间餐饮店,可以建立“一起做吃货”(emmmm貌似不好听)
一个护肤品品牌,可以建立起“新品试用群”(emmmm我词穷了)
通过定期产品试吃/试用,给予产品反馈,甚至让他们参与进来给产品命名、拉投票等。
3、线下互动沉淀
在建立社群归属感的基础上,还需要培养社群员的视觉、听觉、触觉记忆,只有真正从网友成为朋友,才会有继续交流下去的更大可能。
比如一个青年社区,针对年轻职场群体,有自己的线上社群,隔三差五在自己社区内搞活动;
比如一个书画坊,针对收藏者和书画艺术家,有线上社群,隔三差五的在自己店里做沙龙;
久而久之,在他们各自完成商业目的与个人目的之余,并且能使得彼此对这里有一种记忆归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