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散文想法
山河旧,经验不旧

山河旧,经验不旧

作者: 72d28164e802 | 来源:发表于2019-03-04 21:27 被阅读57次

    耐人寻味,这是我对这本书的大概印象。其实,一些文章在别的书里面,已经收录过了,如《中国好人》,对我来说,同时拿到两本书,也就没有新旧之分。第一遍读,很多文章是没有读懂的,全书下来阅读体验是磕磕碰碰,是本硬书,因为我中国历史读得太少,背景知识粗疏,仅止于篇章中的人名、已广为人知的桥段等。但这也是吸引我再读的地方,碰到好东西,依托时间和心智,这样的读法,还有温故知新的效果,虽然这不是作者的本意。总共读了三遍,意思大抵清晰了,也让我知道该把握一种度,这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我不擅长的,遇到不能理解者,要不就先搁下,跳过去,因这样挖坑太多导致道路崎岖,越读越乏,最后都得把真经给丢了;要不就穷究到底,把一本书,读到了十本那么厚,辛苦不堪,时间长了,遇到同类的书,望而生畏,就不愿意读了。

    现在我只查到能够理解文章为止,要了解意思和情绪,这样可以让我再遇到时不迷惑,要用的时候,也不至于出错,至于进一步的理解,留给以后的阅读中去做吧,以后遇到加深理解的书,自然不会错过,遇不到,也不可惜。这么做,能兼顾阅读速度,虽然我现在尽量在改善不求甚解的阅读方式,好多经验告诉我,矫枉过正也不可靠,相当于过分克制这种性格的需求得到满足,让本来能体验到的些东西也没有了。书读起来如果着急,就没多大意思了,饿死鬼一样,把本来好吃的食物囫囵吞下去,腹是果了,味道给忽略了。

    这书和《亦摇亦点头》,都是两本比较新的书,各自特点鲜明所以忍不住想比较一下。说体验,后者轻松一些,但也不像聊天,需要细细品味处很多,经读,是作者的书的特点,也许不是百读不厌,这个说辞,实践过的人大概很少,一本书是不是能读不厌,我还不能很有信心的举一个具体例子。能让我读三遍的,已经是很喜欢的书了,反之不成立,我最近运气很好,另外一本书很喜欢的,只读了一遍,这样的书也不需要反复读。这让我想到吃面包,有的紧实经嚼,有的松软,不是好不好吃的原因,却是构成好吃的一种特点。

    《亦》讨论的是旧书,《旧》讲的是故人,也从阅读中来,只不过材料纵深到旧史中,用现在的话说,更垂直。觉得一本书好的理由,读的过程大概是一种别处体会不到的感受,这是好书让人愉快的原因。不过我听说,书本来没有好坏,如果只能读喜欢的,说明认知有限,那些被放弃的烂书,绝非没有值得玩味的地方,也许这是对的。如果我生在几百年前,有幸能识字阅读,大概是不容挑拣的,有书读已是难得。但多寡不是挑书的原因,却是不可忽略的问题,今天的书多如牛毛,就是只读每天出版的新书,大概也读不过来,这般形势,让人不能忽略读什么这个问题,为的是在有限和无限的匹配中,能尽量多些收获。当然,这只是一种看似合理的想象,该怎么读,一直是个有趣的大问题,也许只要不失精彩的,都是正确答案,在看似用心挑选里头,包含的盲目成分,其实一点也不少。

    读史的人,都要说先服自己的是,发生过的事,还有读的必要?

    如果我不爱读书,痛恨历史课,我大概会说,没啥必要,屁用没有。读历史,大概是通过了解发生过的事情,用在现在和将来,而真的能做到吗?为了明天的旅行,我能从哪段历史中挖到建设性的条目?恐怕过程非常困难,便是有。再者,今天所以为今天,历史是原因,是演变的过程,已被包含在当下的每件事、每个物件中,每个暴露在空气中的当下,皆由一个已成为真空的历史切片连续变化得来,这是事实,由此我们有现在,便可倒推过去,只不过要做到指哪打哪,恐怕是辛苦的工作,不如按着时间戳,取些切片,陈列出来,可随时找到查阅推演的基础。

    如果是一个爱读书的人,这样问自己,恐怕不能打击到积极性。于是我会说,你看手边的一块古玉,虽然让它存在的物理性和厨房的地砖并无二致,它却是种现实的想象,那些不属于当下的年代符号被它呈现出来,随之而来的,大概能够反推到它刚被创造的那个当下,是什么样子,是种怎样的让彼时的人赞叹不已的精美,这些经验,并不凭空生出来,让人以为,真实和想象,有时候并不容易区分开,不能忽略者,是让它成为现在面目的一件件事,陈列过的各个年代的空气,几百年前握住它的手的主人,这些既是现实,却只能想象,只因被时间阻隔横亘着。不得不承认,让现实生动起来的,正是历史,读这样一种东西,能把生活从投影变成立体的,只对精神世界,都是难得的补充,能说它不值得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山河旧,经验不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pmw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