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提到的是如何在地铁上高效阅读,如果要谈更好的阅读姿势,当然是一杯茶,一本好书,一个无所事事的下午,再次也要有一张舒适的沙发。在拥挤和掺杂着各种气味的地铁上阅读,实在是因为出于对文字热爱的迫不得已。
既然选择在地铁上阅读,我们就要认真的对待这件事,毕竟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将这些碎片化时间充分利用起来,也能有非常大的效用。所以在嘈杂而混乱的环境中,怎么看书,看什么书,怎么看书更有效用,就显得格外重要。
我每天上下班在地铁上有将近2个小时的时间,一周有将10个小时,而且这个时间基本上是固定的,因此拿来阅读是最好不过的。整个8月份,我在地铁上有读完8本书,以我看书的速度,这在从前是不敢想象的。
不要因为地铁环境嘈杂就觉得没法看书,你打游戏,刷朋友圈微博,追剧,连续低头几个小时都可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的时候,你一定没想过自己能不能静下心来玩手机这个问题。同样的,如果内心对地铁里阅读这件事有疑问,只能说明你并不是真的喜欢阅读,或者,你打开书的方式不对。
![](https://img.haomeiwen.com/i141673/125ea8edd9724639.png)
电子书类
当当读书客户端:
用过一些手机阅读APP找到想要看的书,之前朋友也推荐过QQ阅读,ireader,豆瓣阅读等客户端,最后留在手机里的就只剩当当读书。可能是因为常常在当当买书的缘故,如果看电子书觉得书值得收藏,也会买纸质书。打开小书架,每本书底下停留着阅读进度条,方便了解阅读状态;每本书笔记、分享、评论,也可以进入相应的贴吧发表你关于本书的评论。当当近期也推出了阅读器。
![](https://img.haomeiwen.com/i141673/e2af06768fadedcd.png)
Kindle客户端
相对于手机上的阅读APP,我更推荐使用Kindle,无论从体验感还是功能上来说,Kindle是首选。最大的特点是专注。除了读书,其他什么都做不了。页面只有黑白两色,不伤眼睛。待电时间长达几个星期。一个设备可同时携带几百本书,可阅读的文件从txt、pad、mobi、html、azw不等。
对比Pad、Mini pad或其他电子书阅读器,大多属于多媒体设备,除了也可以阅读电子书外,还可以听音乐,看连续剧,上网,玩游戏,聊天等,一边读书一边看到朋友发来的信息,你随手点开,然后回复顺手刷下朋友圈和微博,一来二去,你其实已经放下阅读这件事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41673/4f37ea0ace63b0ca.jpg)
纸质书
无论什么情况下,其实最爱的还是纸质书。除了上下班不方便携带,实在找不出不爱它的理由。所以白天上下班包里有手机和Kindle晚上有纸质书,想想都觉得好满足。
8月份在地铁上看完的这8本书,1个月40+小时读完8本书,平均5+小时读完一本书,遇到有感触或者有意思的地方都会停下来做笔记。
![](https://img.haomeiwen.com/i141673/4f3c1313e3851806.png)
看有趣的书
小说类
《追风筝的人》
《孤独小说家》
《推拿》
自传类
《过得刚好》
《我们仨》
书信类
《爱你就像爱生命》
采访纪实类
《看见》
《崔永元:我有一事,生死与之》
以上书籍的种类,有趣又易读,读起来流畅而又发人深思。在地铁那样嘈杂混乱的环境里阅读完全可以静得下心来。晚上回家会选择一些难啃的,但又必须要读的经典。
攒硬币成不了富翁,碎片时间的作用也因人而异,有的收效很大,有的微乎其微。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在反复的打磨中燃起火花,这个打磨的过程就是练就沉浸的心态。
我们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构建我们的知识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强化知识管理,然后将它践行的工作生活中,再将它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最后反过来滋养和丰富我们的人生。
而远大目标的第一步,例如地铁上大块时间做沉浸式的阅读,只是一个开始。
知易行难,但回报巨大,拦住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
![](https://img.haomeiwen.com/i141673/3f480ab0834ab9b5.png)
不写读书笔记的阅读都是耍流氓。哪怕是写几句话,画一张脑图,都会成为一个思考的线索,让这本书,让作者与你达成某种链接。
通常,我会用手抄笔记、映象笔记APP、个人微信公众号来做读书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Kindle有一个非常好的笔记功能,你可以在文章中及时做标注,笔记,在联网状态下还可以分享。一本书阅读完后,我会将标注和笔记的内容整理到映象笔记中,再精炼整理到手抄本上。最后通过分析,整理写成书评,发在简书或个人公众平台上。
![](https://img.haomeiwen.com/i141673/9b1b5c7609e86d74.png)
总结:阅读说到底,其实是一件顶私人的事儿。你会在颠簸嘈杂的车厢里因为作者的智慧语言而豁然开朗,也会在拥挤不堪的人群中因为别人的人生而潸然落泪。崔永元在《口述历史》中见证了4000个人的生命,他骄傲地说这辈子又多活了几千次,这财富,是任何人都拿不走的。抑郁症也就好了。
1、无法用来专心处理工作,但又必须要花的固定时间,如上下班路上,等车排队时,都可以等同于本篇文章中提到的阅读场景。
2、用碎片的时间做沉浸式阅读,清楚怎么读,读什么,读后如何记录。
3、无论在哪儿阅读,其实都是用另一种姿势,找到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