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们要好好收藏 文:程琳琳 | 图:程琳琳
最近看熊子川的《系统的政与治》特别有感。原起于今年四月份,我“被丢到”一个16年制学校,探索新业务。在这个近2个月的调研中,简直开辟了人生新大陆,之前作为一个在办公室兢兢业业出设计提案,出设计原型的这么一个角色,现在冲到用户、客户、实际场景中,整个秩序都被打乱了。
“众人之事即为「政」,「治」理众人之事即为政治,治理所需的力量和资源即为「政权」。如何理解「众人之事」?如何「理而治之」?需要何等「政权」且如何分配,既是现代政治学的要义,也是所有复杂系统分析师的职责所在。 传统「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通常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然而却低估了复杂系统中「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的非唯一性,即任何一个系统中并非一种决定系统最终效率或效果的因素,因每一个系统背后,可能都存在: 众人之事;独特理而治之并保持平衡的手段。”
——熊子川《系统的政与治》
我们用K12学校中一个常见的场景理解分析众人之事是如何存在,且保持平衡的。(如何平衡?转下篇)
缴费难题
作为一个家长,每个月都要给你家读小学四年级的孩子缴伙食费,你只会和你孩子班级的班主任打交道,假设你遇到了这样一个情况:
1.你孩子回家带了个口信:班主任说要缴下月伙食费了,你在这个回执单上签个字
2.你看了下回执单中收费300元,说:好的,给你300
3.小孩说,好的。隔天带到学校,下课时间交到班主任手里,签了个名字这样一个收缴费场景背后,加上给你传话的学生,一共有6人
1.学生和班主任:负责传话、传纸条、催
2.学部主任:负责确定下一个月收取多少餐费
3.卫生老师:负责收回执单
4.出纳:负责收现金、记账
5.会计:负责核对和做账
通常在这样一个难题中,通常出现四个系统辅助,
他们分别是:
众人之事
在讨论「众人之事」时,需要理解「其人」和「其事」,「其人」即系统角色中每个人的不同诉求;「其事」即系统中各个子系统所做的事情(包括人、也包括机器)。一个人不可能学会做所有的事情,因此系统的设计者将大部分工序划分为多个角色,并在工序上赋予角色不同的诉求,他们是:
1.班主任希望缴费事情都不要过他的手,减少工作量,他也不关心是否缴费没
2.卫生老师希望少去整理和回收回执单,减少工作量
3.出纳希望家长能按时,按量缴费,方便他收齐所有费用
4.会计希望出纳记的账和银行的户头每一笔都清晰可对账5.部主任希望快速把收费信息传到到各个部门
绝大多数情况下,每个人并不在乎其他角色的诉求,甚至有冲突。例如,出纳的目的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把钱收齐,增加的收费流程反而对班主任造成麻烦:班主任需要额外时间确定是否收全费用、现金是否有假币、确定出纳在办公室,得把钱送过去。这些时间将占用其真正工作时间。
在这种多元化的诉求体系中产生了系统设计者不曾想到的用户行为,即「其事」:
1.财务室的出纳和会计一般情况下都是年纪比较大的老师,长时间(十几、几十年)的工作习惯不想打破,而且原来的流程中,班主任承担了数钱,催缴的绝大部分工作,如果按照新系统流程,一来财务室担心班主任催缴责任减弱,自己无法按时收到款项,增加他的催缴工作,因为在原来的系统里,他只需要催班主任这个关键节点。二来基于第一点,改变工作流程,稍上年纪的
老师,心理是拒绝的。
2.班主任除了收钱之外,每月还涉及学生餐费的次数和金额的核算,需要每天记录学生请假状况,到月底进行统一核算,提交费财务进行退费核算。所以,解决缴费问题,还涉及到,退费时联动的学生请假体系。
以上,场景和用户分析。
以下,理而治之——解决方案分析。(转下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