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戎(234年-305年7月11日),字濬冲。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白沙埠镇诸葛村)人。三国至西晋时期名士、官员,“竹林七贤”之一,那王戎出生在一个怎样的家庭?
(家庭)
王戎出身于魏晋高门琅玡王氏,祖父王雄,在曹魏官至幽州刺史;父亲王浑,官至凉州刺史,封贞陵亭侯。
(自身)
王戎出身琅玡王氏。长于清谈,以精辟的品评与识鉴而著称。最初袭父爵贞陵亭侯,被司马昭辟为掾属。累官豫州刺史、建威将军。后参与晋灭吴之战,吴国平定后,因功进封安丰县侯。在荆州拉拢士人,颇有成效。又被征召为侍中,迁任光禄勋。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傅、中书令、尚书左仆射等职,并领吏部事务。元康七年(296年),升任司徒。王戎认为天下将乱,于是不理世事,以山水游玩为乐。司马伦杀张华等,王戎因是裴頠的岳丈而被免。又起用为尚书令,再迁司徒。
张方劫持惠帝入长安后,王戎逃奔陕县。永兴二年(305年),王戎去世,年七十二,谥号“元”。
(为何能成为竹林七贤之一?)
1.不贪财
王戎与王浑的朋友、年长其24岁的阮籍交好。时阮籍与王浑同任尚书郎,每造访王浑时,与王浑见一面就离去,和王戎交谈,很久才出来。便对王浑说:“濬冲清虚可赏,和你不是一类人。与你说话,不如与阿戎说。”王浑去世后,他的故吏赠钱百万助丧,王戎辞而不受,因此而显名。[6]钟会评论说:“裴楷清通,王戎简要。”从这我看出了他不因为钱和权力放弃自己的梦想放弃自己的朋友。虽然最后他坐了官但是也是迫不得已。
2.他是怎样让众人看中的?
有一次他与阮籍饮酒,当时兖州刺史刘昶(字公荣)在座,阮籍因为酒少,不给刘昶斟酒,刘昶没有表现出遗憾的样子。王戎感到奇怪,隔日问阮籍说:“他是怎么样的人?”阮籍回答道:“胜过公荣的人,不能不和他一起饮酒;如果不如公荣,就不敢不一同饮酒;惟独公荣可以不和他一起饮酒。”王戎常与阮籍作竹林之游,王戎有一次曾经后到。阮籍说:“俗人又来败坏我的兴致。”王戎笑着说:“你的兴致也太容易败坏了!”他就是这样让人人佩服。当然他好会安抚遗民,事情是这样咸宁五年(279年)十一月,西晋大举伐吴,王戎派参军罗尚、刘乔为前锋,协助王濬进攻武昌,吴将杨雍、孙述及吴国江夏太守刘朗各自率众向王戎投降,王戎率大军至长江边,吴国牙门将孟泰献蕲春、邾二县投降。
就是这样一个王戎不贪财,没有权力欲,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他不惜一切代价,而我呢?随地乱扔垃圾,将全部精神头靠在电子产品上,以为打扫公路的人是我们的仆人,必须打扫得干净在这个时代,人们都失去了双手,有金钱就是霸主,但应该想想王戎,和竹林七贤的七个人,包括世界首富,都把自己的金钱,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了平民。现在这个时代,通过自己的双手挣钱的人非常的少,只有骗人最多,可能在城市里打工的人还不如农村的人,因为农村的人用自己的双手种下了一棵的桃树自己种下的果子自己卖了出去,比骗人的人好1万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