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对他人的价值

对他人的价值

作者: 水冰知间 | 来源:发表于2019-07-17 00:20 被阅读0次

今天读到一篇文章,它让我重新去思考求学的意义和价值。

它主要的内容是:

有种说法是(一本相关的书里),斯坦福商学院基本只录取四种人。

第一类是优等生,占招生总数的50%-60%。优等生给商学院提供安全感。招生是买股票,录取优等生就相当于持有低风险的绩优股。名校毕业,成绩好,还有过大公司的工作经验,品学兼优,这样的人再差也差不到哪去。

第二类是特长生,占招生总数的5%-15%。特长生给商学院带来天赋。如果你的特长是小提琴,那必须是世界级水平;如果你的特长是体育,那必须拿过奥运金牌;你也可以是个物理天才,比如斯坦福商学院就曾招收过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火箭科学家。

第三类是“提供多样性”的人,占招生总数的25%左右。所谓“多样性”就是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民族、有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不管你是来自新兴经济体,还是来自老少边穷地区,还是信仰一个非常奇特的宗教,你都能提供多样性。这些人存在的目的之一,是让斯坦福的学生学会和不同背景的人打交道,学会从不同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最后一类被称之为“秘密调料”。这部分人的人数不多,但都有极不寻常的人生经历

可能这个人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执行过特殊任务。可能这个人是一位单亲妈妈,一边抚养孩子一边完成了一项难度非常高的工作。可能这个人来自一个非常冷门的行业 —— 比如说钢铁厂 —— 而不像其他同学那样都来自投行和咨询公司。这些人,提供的是特别的视角。

对后面这三类人,并非没有学历和考试成绩要求。他们必须也有很好的成绩 —— 否则怎么证明你的学习能力足以完成研究生的课程呢 —— 只不过不必像“优等生”那么突出。你的GMAT成绩没必要比99%的人强,但也得过硬。

在很大程度上人们去商学院不是冲着老师也不是冲着文凭去的,而是冲着同学去的。

当然,多样性归多样性,录取过程中有一个价值观却必须是相同的 —— 那就是所有人都得愿意为母校和同学服务……换句话说将来你发达了,别忘了回来捐款。

曾经有个错觉,甚至还有个几个月前还出现过一篇热搜。曾认为被名校录取,是社会对我们辛苦学习的回报和奖励。我做到了,你就得给我,不给就不公平。

但原来,就算是政府公共机构也没有义务因为你学习好就给你回报 —— 你学习好都是为了自己,你为别人做什么了,凭什么要别人给你回报?

大学录取你,不是给你发的回报,而是对你的投资。

另外,如果你拿名校当光环,你可能就配不上名校。如果你自己很厉害,不拿名校当回事儿,名校反而更把你当回事儿。当然,因为办学性质不同,这和我们国内高考和考研很大部分还是不同的。

那我考研,我能对他人、对社会的价值是?以及在家庭教育这方面,我该有如何的自己学习及突破?我的经历?考研及研究生学习对我人生规划?我是努力提高自己价值,还是祈求别人给我公平?

多元化交往,而不是只和志趣相投的人一起。认识形形色色的人,不卑不亢,海纳百川。

另外,这篇文章提供了一种构建创新体系的模式,50%-60%的稳定性,5%-15%的专业性,25%的多样性,稳定性保证生存,专业性保证突破,多样性带来扰动。在有一定稳定性保证生存的前提下,通过多样性的扰动带来新的视野和突破口,运用专业性的能力实现突破,从而带来小创新,最终形成可持续的创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对他人的价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pqfl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