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多么神秘的话题;《飞向蓝天的恐龙》,多么新奇的内容。今天的学习,我们都痴迷其中!
《飞向蓝天的恐龙》是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二课,本课需要达成“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问题”这个目标。
这一单元是四上第二单元“提出问题”策略单元的巩固和延伸。四年级上册我们已经学习了提出问题的角度:围绕题目提问、围绕内容提问、围绕写法提问、围绕启示提问等。
昨天学习《琥珀》时,我带领孩子们回顾了提问题的角度,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
孩子们对琥珀不是太了解,地壳运动等科学知识也略显陌生。不过,他们慢慢能联系喜马拉雅山三叶虫化石的发现等科学研究成果,理解课文中提到的“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这样的句子。
《琥珀》的学习,让孩子们对大自然神奇和科学研究的意义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对作者柏吉尔心声敬佩。
今天对《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一课时的学习,让孩子们的探索欲望更近一层。
孩子们围绕题目、插图、文中时间词等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我抓住机会将他们的问题简单梳理,引导他们关注了一下几个问题:
1.插图中有哪些恐龙?你知道恐龙生活在什么时期吗?
2.插图中的恐龙和你印象中的恐龙有什么不同?这样绘图的依据是什么?
3.“点睛之笔”是谁对什么的点睛?
4.飞向蓝天的恐龙是怎样实现飞翔的?
5.徐星写这篇文章需要做哪些工作?
借助这些问题,我们了解了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中华龙鸟、小盗龙、北票龙;梳理了飞向蓝天的恐龙的演变过程;了解了写科学小品文的不易。
没想到,课堂快要结束时,孩子们接踵而至提出了他们更感兴趣的问题:
1.除了辽西,还有哪些地方挖掘出恐龙化石?山西有没有挖掘出恐龙化石?
2.我们看的动画片是人们穿越时空了吗?
3.翼龙不是恐龙,是不是也进化为鸟类了?
……
我兴奋地介绍了电视剧《恐龙特急克塞号》和书籍《恐龙百科全书》,期待他们有更多发现吧!
一节课的学习很快结束了,孩子们对恐龙的兴趣更加浓烈,还邀请我一起去挖恐龙化石,让我哭笑不得!
希望明天的学习继续保持这种热情,继续在文字的世界发现乐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