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老家第二篇:房间留下的气息。
踏进老家,脑海里便浮现许多经历过的日常生活的片断。当然,片断里有人,有事,还有物。这是我们一家人在这里,共同生活过的生活气息。
是啊,每一间房间,尽管很久没人居住,可是,当你走进房间,你会感知到每个房间,或多或少留着曾经房间主人的气息。
我推开一间房门。仍是当年的木头门。望眼布满灰尘的房间——曾经自己住过的房间——熟悉,再熟悉不过了。
房间简洁。一张靠窗的写字台,一张朴素的棕丝床,两扇窗户。
写字台摆放在窗边,光线明亮。
写字台上,堆实了旧书。有 专业书、英语书,其他就是文学书。因为多年没人打理,这里的实物,积厚灰尘。
我掸拭尘埃,随手翻开离手最近的一堆书。手触及书页,感到有些潮湿。看着书页,也泛黄大片。
写字台和这些书,陪伴我考过无数场的考试。那些日夜不分的日子,俯身桌前,埋头苦战。
原来,写字台上还放着一盏台灯。只是后来,台灯拿到别处用了。
写字台前站起来,转身便是我的睡床。
一张老款式的棕丝床。床沿四处,立着四根挂蚊帐的棕红木杆。这张床是父母当年搬进这屋买的。之后,一直让我们姐妹俩睡新床。
以前的夏天,“以前”要往八年前再推移一下。80年代、90年代,以及2000年左右,那会儿的夏夜,驱蚊的方法,要么挂蚊帐,要么点蚊香。用电蚊香液,还后来的事了。
房间坐落顶层。所以,通风。
夏天打开窗户,外面的风吹进,足够凉爽。大概就是享受了“楼高风大”的优势。
有时,睡前已经把电扇定时至一、两小时。待电扇运行半夜,自动停止工作,而整个房间里,到处都是自然清风带来的“福利”。
多年以后的现在,房间里一切照旧,只是缺少人的打理。
不过,我的房间,还是希望仍由我自己亲手整理。
是记忆的连结,是情感的连结,是与自己过往的连结。
房间里,多少总留着曾经主人的气息。
我也感受到自己的气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