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YQ的影响,目前在家里呆了大约31天,这是最近3个春节在家里时间最长的一次,2018年约7天,2019年约5天,2020年,估计60天有余,趁此期间让我全面了解的自己的第二个故乡,便深深爱上了这里。
先说说我自己的出生的故乡,湖北襄阳市下面的镇上,最近几年,我们那里的农村家家户户10多亩地,种一季小麦,种一季玉米,其他的农作物(油菜、大豆、棉花、芝麻、花生、红薯等)也有,但是不是最多的,每年都会听到姑妈们为了灌溉晚上不睡觉,有时候几个月不下雨,地理干的开裂了,那时候才知道为什么大家都期盼风调雨顺了,也理解了什么叫春雨贵如油啊,随着大环境的改变,气候的变化,对农作物的收成影响很大,连我们不种地的人都知道,作为农民,从耕地、播种、化肥、农药、收割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投入,可是收割时,有时候又因为连续下雨,庄家烂在了地理,弄不出来,晒不干,发霉了,所以,随便计算一下,你会发现有时候连自己的汗水都不够支付,真是造业啊。
儿时的时候,也经历过插秧苗,收割水稻,后来10多岁,田野里的水沟,村子边的池塘,水越来越少了,连灌溉的主渠,都成了扔垃圾的地方。真是无奈,水真的越来越少,所以好多年,我们这里不种水稻了。
下面谈谈我的第二个故乡,湖北潜江的一个镇。这里真是地道的鱼米之乡,房前屋后都是水田,里面一直有水,鱼塘虾塘比较多,水都是清澈见底的,在这里水产品很丰富啊,鱼虾就不说了,鳝鱼,泥鳅、田螺、河蚌等都比较多,还有各种藕(今年才知道有好几种,有的是我们可以炒菜的藕、还有藕带的品种、还有专门长莲蓬的品种),来这里才亲眼所见,有水的地方就有鱼,在我此时写此文的时候,窗外是阵阵蛙声。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回想一下,我出生的地方,缺水,干旱,旱地多而广,我们那里大部分人还是嗓门有点大的,最重要的,我觉得脾气有点点火爆,一家人在一起,看谁说话大声,看谁脾气火爆,至少我家,我觉得开批斗会的次数很多,但从未公开表扬和鼓励。而潜江这里,水充沛,这里的人也温和很多,就连方言都婉转很多,来到这里,我发现就我嗓门大。这里的人更会互相帮助一些,左邻右舍会互相给东西,只要是自己家种的,自己家打的,都会分给大家。我家的菜多了,吃的人少,你家人多,你直接来采摘。
在这里最大的感悟就是和谐,这里婆媳之间,妯娌之间,都很和睦,家家和睦。
水,是我所缺的,冥冥之中我选择了水多的地方作为自己的第二故乡,我爱这里,愿这里会慢慢改变我,我深信我的选择是对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