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终南山人
本文为原创作品
我出生于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的1963年,我家姊妹五个我是老小,哥哥姐姐在那个饥荒年代挨饿受冻的故事我是耳熟能详,我从小好像没有吃过麸糠啃过树皮,但也是靠野果野菜做零食滋养长大的。兄弟四个老小个子最低,我觉得是营养不良,可哥哥姐姐们却不认可,因为他们真正经历了所谓的三年自然灾害,吃过麸皮捡过麦糠,饱尝了饥饿。他们说我是让心眼坠的,哈哈,谁知道呢?反正我是家里后来唯一考上大学的人。
记忆中我的童年生活是贫穷而快乐的,那时的我,完全是村野里一个无忧无虑、无羁无绊的村童。
村子周围远处是玉米地和稻田,近处是农户们散种的一些小块的菜地,村童们成天在农田和菜地里玩耍,但凡能吃的作物、蔬菜和野果都会成为孩子们的猎物。那时候人民公社一大二公,村民们被割资本主义尾巴,本身就没有像样的自留地来种菜,可怜零星种植的那一点点菜地,也常被孩子们祸害的收不了多少果实了。
工区小院里,每天傍晚天麻麻黑的时候,一群大大小小男男女女的孩子们就开始撒野了,或是老鹰抓小鸡,或是斗鸡,更多的是藏猫猫,满院子跑,东躲西藏,个个玩的是大汗淋漓,忘乎所以,不叫不归。
白天玩的游戏呢,品种也颇多,滚铁环、拍三角、玩泥巴、打弹子、收集烟盒,等等等等,不一而足。由于身在农村嘛,有时生产队里的孩子们推来架子车,两个车子一对接,大家挤上车子,一个平板车就顺着公路大坡朝坡底风驰电掣而去,好不痛快和威风,也常常被摔得鼻青脸肿,好生危险和后怕。
嘉陵江是孩子们玩耍嬉戏的好地方,每年夏秋两个季节,有一半以上的时间是在河边度过的。河水清澈凛冽,自然形成的潭水比比皆是,河里生长着各种野鱼和螃蟹。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孩子们在河水里游泳、洗澡、撒野,畅快无比!更多的时候,在河里逮螃蟹、摸鱼、钓鱼,感觉鱼多得抓也抓不完,遇到谁钓上了一两尺长的大鱼,大家会高兴的手舞足蹈。若是碰上了有人在河里用鱼藤精药鱼时,孩子们会一溜烟儿跑回家通知家人们来捞鱼,家家户户都会捞的盆满钵满。吃不到猪肉、羊肉、牛肉,不花钱的野鱼、野蟹年年都不少吃。
村落周围的大山是孩子们又一个好去处,山里的野果子是我们享用不尽的美味佳肴,夏天去蒋家沟里摘羊奶子,九子沟坡上摘樱桃,还有那遍布山野的海红和野杏。秋天去黑山上打五味子,摘八月瓜,翻山越岭拣核桃。整天在树林间草丛里钻来钻去,不惧山高坡陡和荆棘刺扎,只要付出汗水和辛劳,就会有所收获。听大人们说,解放前夕解放军和国民党军在黑山上打过仗,每次上黑山我总是有些紧张和害怕。
小村庄最热闹的时候,莫过于公社的流动电影放映组到村里来放电影。电影银幕横挂在街道中段的老槐树下。老少爷们或带着小板凳,或席地盘坐在农户门前的台阶上,挤挤闹闹地看电影。银幕正面坐不下那么些人,许多人就坐到银幕的背后去看。放映组一年四季来不了几回,看场电影解解闷,是村里人和周边山民难得的文化生活,银幕正反都能看,能遇到放电影就不错了,还顾得上那么多?
在那个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极端匮乏的年代,处于社会底层的孩子们没有被现在这些升学读书和课外辅导的压力所困扰,也没有丰厚物质和享乐的羁绊,在蓝天下山野间极尽地释放天性,尽情地享受童年的纯真和快乐,用现在的话说,贫穷而快乐着!
看着现在小孩子们沉甸甸的书包,堆满书本的房间,众多的辅导班和不够用的时间,我不禁为他们叹息连连。那蓝天白云下,青山绿水间的尽情放飞,还会有么?
![](https://img.haomeiwen.com/i29180054/398b1463d6a883a0.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