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第二次读这本书了。
还记得第一次读,是在2015年暑假,旅行中的火车上,一边读一边为李零先生的通达、幽默、勇气、直爽而击节赞叹!读得都不想下车旅游看风景了。
现在重读,仍然是这样的感觉。
“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本书优点特色突出,要之有四:
一、学养扎实,有理有据。
李零先生从事先秦考古研究及中国古汉语研究。纵观全书,古文献、古文字和考古学等实学功底各尽其能,历史、哲学、文学及杂学之学养亦融汇其中。《论语》的注疏和阐述,古往今来,数不胜数。有些人过于主观臆测,如南怀瑾等;有的没有自己的史识,盲从迂腐。李零先生靠着牢靠的文献学基础以及一些考古学基础,能不畏权威,独立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论语•八佾》“祭如在,祭神如神在”。从孔颖达、皇侃到朱熹,皆以“祭如在”指“祭鬼如鬼在”,李零以为这是添字解经。“祭如在’ 是泛言祭什么就好像什么在眼前,并不确指是神是鬼,下文递进,才强调“祭神如神在”。诸如此类例子,数不胜数。
二、平视态度,通达客观。
很多人研读孔子,要么跪着读,要么挑着刺儿读。《论语》中的孔子,本来就是一个喜怒哀乐有趣的老头儿,是后来的人一步步把他老人家抬上了圣人的牌位上了。李零先生把孔子从圣人的牌位上请了下来,让孔子回到了生活本身。如“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作者列举了八九位大家的阐述,大多为圣人辩解,还有人认为是现象描述,无关价值判断。作者认为既是现象描述,也包含价值判断,孔子看不起妇女和小人,不必为之辩解。还有,对孔子的一些治国的主张,作者也大胆提出自己的质疑。孔子儒家的思想没有那么神秘神圣,也没有那么不值一提,我们要以平视的态度去研读。毛泽东读书在这方面做得特别好。
三、生活气息,古今融合。
《论语》不是博物馆中陈列的文物,而是在我们身边触手可及。很多解读之人,把《论语》当成了金口玉言,正襟危坐唯唯诺诺。 李零先生在这部书中,嬉笑怒骂,很是欢乐过瘾。口语、俗语、社会流行语,不时让人会心一笑。比如谈到“闻达”,作者信手写到,“俗话说,人活脸,树活皮;雁过留声,人过留名。知识分子,比谁都好名,孔子并不例外。” 比如“‘半部论语治天下’,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用《春秋》断狱,用《河渠书》打井,都是老故事。姜昆、李文华的相声《如此照相》:小红书,人人背。它的万能,大家都领教过,当年是绝无异辞。用《论语》代替《论语》,有意义吗? ”
四、结构合理,脉络清晰。
本书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四篇导读,分别介绍了孔子其人,孔门的弟子,古人读《论语》、文本注释等,今人读《论语》及参考书。作者称之为“纵读”,把《论语》当成孔子的传记来读。
第二部分是对每章逐次讲解。
第三部分是打乱原书顺序,以概念为线索,分为若干主题。并且与《墨子》《老子》比较,阐述其异同。作者称之为“横读”。
这样纵横读,不仅思路清楚,而且可让读者查找方便。
如果对古书的解读都如李零先生这样,恐怕很多人都会爱上古代文化的。
不过,对于我感兴趣的《论语》中的逻辑脉络,尤其是“一以贯之”的“恕”,作者谈论不多。当然,不能求全责备。
总之,是一本可以多次阅读的书籍。
(书皮破旧的和书名一样,哈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