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对我来说,收获太多了。如果不是自己的情绪达到崩溃值,我还没能找到救赎自己的方法。恰巧此时,我愿意走出去,给自己赋能。先用运动改变自己的心情,边运动边学习,每天早晨一个半小时的学习+运动,让我更加自信了。情绪也在渐渐变好。整个人不再情绪化,不再焦虑。樊登读书给我了帮助,只是讲书和自己看书还不太一样。听书后,当时感觉挺有道理,遇到实操性的内容就不是那么好办了。比如,我把高绩效教练听了两遍,感觉挺伟大的发明。可是自己在用的时候,还是搞砸了。老实说,我听书只是听个表皮而已,治标不治本。但是,确实能开阔眼界,思维也更敏捷了。
尹建莉好妈妈训练营,给我的感觉就有点复杂了,很多理论的知识似懂非懂,最开始的两节课差点让我成为放任型妈妈。幸亏在那两天同时听到了付强老师的课。听了一周,终于理清了思路,就好像被关在密室中的我突然被打开了天窗。看了那么多的育儿书,只知道方向是对的,实际操作下来,总是很难。其实付强来说他的理念和《正面管教》《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最温柔的教养》都是相吻合的。只是,付强老师更注重落地实操。这一个月来,我就好像是一个家庭教育的探索者,在探索中学习,领悟。提升孩子的内在驱动力包括四个方面:学习的快乐体验,责任感,社会压力和使命感。
孩子的需求就是快乐,痛苦的事情谁都不愿意干,更别说是一个孩子了。如果让孩子在学习中获得了快乐,也就是对学习感兴趣,他就愿意去学,愿意去探索。所以,如何让孩子感兴趣才是最关键的。以前我以为让他每天坚持做一件事情,就能让他对一件事情养成习惯。后来才发现我是错的。没有内心的驱动,这个习惯即使他坚持了一段时间,如果没有你的催促,他一定会停止。比如三字经打卡,阅读打卡。当我不再催促的时候,都不再坚持。那为什么有些人每天不读书就会难受呢?因为他从书中找到了乐趣。就比如我最近坚持散步,哪一天我没有出去,就会感觉一天都很难受。为什么呢?因为我有需求,我不是为了散步而散步,我是需要用散步改变我的情绪,让我更加自信更加优秀。这就是我的动力,我的需求。如果此刻我没有需求,而旁边一直有人在旁边催促我,快去运动,我肯定会很烦,并且根本不想去。所以,靠催,打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激发不了孩子内心的动力,而且会耗尽他的精神动力。我需要做的就是他在遇到挫折的时候,有我的支持和鼓励。
也许我现在在说这话时,内心是平静的。真正考验我的应该是在开学后吧。作业问题才是根本问题。眼光放远一点,老师无非是想要个好成绩。每天做作业无非是为了巩固当天的学习内容。如果我每天催他写作业,逼他学习,这个学习的事情就不是他的了,而成了我的事情,这也就回到了一年级的状态。累死人的状态。所以,我会坚持不再管他的学习。说是不管,可能要做的事情会比单纯的辅导作业更细致了。慢慢来吧,我一直坚信,方向对了,就不怕路远。
这个月主要是把生活理顺,我发现,自从把所有的电子产品都取消后,他一天的生活更有乐趣了,他会自由自在的去搞他的拼装,拿着瞎搞好的拼装来我跟前炫耀,那就是他的成就感,通过探索和努力得来的成就感。值得认可。今天自己选择两样家务,做早饭和中饭,我全程没有帮忙,却也做的相当不错。早上的煎面包,中午的煮汤圆,晚上的煎培根,样样很成功。我即使给了认可。并没有去奖励,孩子内心最想要的是大人对自己努力的认可,外在的奖励会削弱内在的驱动力。当我刚刚写到这儿的时候,孩子跑到我面前,问我对他今天的表现是否满意。他用的这句话,让我多少有些心疼,孩子始终在得到大人的认可,用来提升内心的精神动力。这也是一个人自信心的最初来源吧。想想自己小时候经常被妈妈吵,如果鼓励更多一点,我会更加自信。当然了,每个人的成长都是多种因素影响的,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始终是最丰富的爱,这点毋庸置疑。
再讲一点小小的改变,当孩子屏蔽掉了所有的电子产品后,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让他把兴趣转移到课外书上。昨天晚上运动完,洗完澡,我们就回床上开始看书,一般老二都能沉下心来读好多本书,但是老大就不会。我没有再用催的方法去要求他,暑假刚开始那段时间,他的打卡纯粹变成了完任务甚至刚拿起书,开始读,我拍完照就把书撂了。这明显是在完任务,因为我催了,所以读书的责任其实就变成我的了,他只是那个帮助我完成任务的人。所以,我昨天晚上并没有要求他去看书,而是让他挑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我们一起读。这时他觉得读书是一件有意思的事儿了,和妈妈一起读,我读完一篇后,会让他也读一遍,这时候,他特别乐意给我们读,这时候,他觉得读书是特别有意思的,能让我和弟弟笑,他觉得特别有成就感。在他读到好笑的地方,我刻意的大声笑出来,他读的就更有劲儿了。就这样读书持续了20多分钟,我们三个在愉快的读书后结束了一天的生活,关灯睡下。
当然,改变是有的,但是,在孩子成长的路上更多的不应该是对未来的完美期待。时刻准备好耐心迎接孩子的每时每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