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能力已经成为职场上最重要的基础能力之一,在很多岗位的招聘信息上也会把 “拥有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 ” 写在要求里,毕竟职场是人与人之间的交互,拥有好的表达能力,就能减少很多业务上沟通的障碍。
或许下面的场景,也在你身上上演过:在和同事沟通问题时,说了很久,但是同事就是 get 不到你的观点。在部门会议上,被叫起临时发言时大脑一片混乱,发言的内容也是让与会人摸不到头脑。在和领导汇报工作时,也是屡屡说不到重点。如果你和我一样也遇到过上述的问题的话,那么可以告诉你,你的表达方法出了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解决上面的问题。

这个高效表达的方法就是:定主题-->搭框架-->填素材。通过这个高效表达的方法,可以让你的表达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01 确定你要表达的主题/核心观点是什么
要想让别人能够理解你要表达的内容,首先就要清楚自己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主题可以是你的观点,也可以是你的结论,也可以是本次沟通的目的。在展开你的表达之前,可以先把自己的主题抛给听众,让对方可以快速抓到你要表达的重点。
如何确定自己的主题呢?你可以在表达之前先思考3个问题,我的听众是谁?他对哪些信息最为关注?本次沟通表达需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效果?基于上面三个问题的梳理,你就大致梳理清楚,我本次需要表达的重点信息是什么,也就得出了你的主题。
比如,在某个项目结束后和组长沟通时,你就会考虑到作为组长他对于项目实施的结果,有无完成既定目标,项目上暴露了哪些流程管理上的问题,后续的改进措施什么等信息比较关注,而不会关注项目是具体怎么实施的这些细节。
02 选择适合你当前场景的「表达框架」
确定好表达主题后,我们就可以走进高效表达方法中的第二个环节,选择表达框架。表达框架就是表达内容的骨架。在选择框架时,可以基于不同的场景选择不同的框架。
在解决问题时,我们可以选择解决问题框架:问题现状-->原因分析-->解决方法。在汇报进度时,我们可以选择时间轴框架:历史-->现状-->未来。在寻求帮助或者协调资源时,我们可以选择寻求帮助框架:问题现状-原因分析-解决方案选项-利弊分析。在跨部门配合时,我们可以选择组间配合价值体现框架:问题现状-解决方法-价值-执行计划。
上面的框架只是众多表达框架中的一部分。我们也可以在工作中自己总结出来一些表达框架。我们基于上面的框架,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在部门会议上组长需要你说一下,为什么最近用户群变的越来越冷清,很少有用户反馈问题了,那么我们就可以选择解决问题框架来展开我们的表达:
确实,最近一段时间用户群反馈需求数变少,12月较11月环比减少40%,我分析了原因(问题现状),主要是因为我们收集需求后缺乏对用户的有效反馈,用户可能觉得反馈了需求便石沉大海,减弱了大家的积极性(分析原因),为此,我们计划在1月份做一个需求反馈系统,用户反馈需求后可以即时查看需求进度,另外也会在一月安排调研下用户,了解下其他方面的原因。(解决计划)
03 在框架中填充素材
定主题是为了确定表达的核心观点,搭框架是为了确定表达内容的骨架,那么填充素材,就是为了让你的观点更具备说服力。素材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数据和故事。
在使用数据作为素材时,需要注意两个事项:
1.选择数据时最好选择重点数据,不要把所有明细数据都说出来,因为大部分情况大家只关心核心结果。2.数据需要解释,我们可以通过对比、类比或换算的方法解释数据。比如你说,新增1000用户,别人可能没有概念,但是你说环比增长30%大家就能明白优化了多少。
以上就是我分享的一个高效表达的基础公式:定主题+搭框架+填素材。希望我的分享能对你有所帮助。欢迎关注我的个人公众号:野生交互 ,致力于分享个人成长和体验设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