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期末考试小猪毫无意外的成为班级第一,兴奋从他那笑起来大眼睛都看不见了的小肉脸上挤出来,对于实现自己既定目标的他来说那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连我都能感受到。欣喜的是他没有就此沾沾自喜,而是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明确了自己要提升的方向,自己买好相关的书籍开始预习下个学期课程了。
说心里话,对于他现在的状态我是开心的,学习优秀而且能比较自主安排自己的生活也是我希望看到的。但同时我也对自己内心做了警示,提醒自己要正确引导他不要进入误区。尽管我和所有的家长一样在意成绩,都想让孩子考第一名,我更看重的是怎么让他发自内心的想要成为第一名,并且享受中间努力的过程,未来他才不会被结果迷失自己的初心,未来不管面对顺境还是逆境都可以有颗平常心。所以平时和孩子交流的过程中时刻提醒自己也告诉孩子,不要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语数外的学习中,要留一些时间给自己兴趣爱好,甚至说其他的无用功上,让他时刻保持学有余力的状态,以后的人生可以在张弛有度。
“如果你的孩子是第一名,那就让他别那么努力,轻松点进七到十七名里,那才能成功嘛。如果你的孩子是后几名,那就让他努力进到前17名里面。”---这是台湾著名散文作家林清玄,在杭州天长小学的一次亲子课堂上,给300多位学生家长分享的一个小秘密。
林先生的这种言论我不完全赞成,他说的案例是以偏概全,事实是大多数有成就的人肯定是某个专业内最优秀的人,那些第十七名有成就的毕竟是少数而已,大多都是碌碌无为。对于近乎一张白纸的孩子来说,给他一个努力的目标和方向是每一个教养者应该做的事,毕竟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让孩子时刻保持目标感是他人生观和价值观建立中必须完成的一课,成为第一名只是一个参考而已,而非目标。
林先生的故事中有两个事件对他的影响是我们要关注的:
有一年考试,他好不容易考了一个超过60分时,很高兴,拿回家给我爸爸看,我爸爸正吃饭,他放下碗哈哈大笑。哥哥姐姐很奇怪,考这么烂还笑,爸爸说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找一个接班人,现在终于找到了。我一听坏了,爸爸是农夫,向上三代都是农夫,我不要做农夫的,所以后来就用功努力读书——这是父亲对他的一种激励。
我上高中时,有位老师邀我去家里吃晚餐,吃的是饺子,我很开心。等到饺子端到桌上,我眼泪都掉下来了。老师说的话更让我感动,他说:“我教书50年,我用我的生命和你保证,你将来一定会成功。”哇!我更感动了,眼泪掉在饺子上。从来没人了解我,用生命向我保证。——老师对他的激励。
想不想成为第一名不是关键,不管孩子在哪一个阶段,我们都要不放弃不抛弃,因为世界上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就像种植物一样,山坡地种竹笋、香蕉,沙地种西瓜和哈密瓜,烂泥巴里种芋头,不同植物适合不同土地,不是只有一个样子的。给孩子保证,给孩子足够的支持,他终究会成为他人生的第一名的。
正如林先生说的“我们应该根据孩子的特点来教育孩子,就是唤醒孩子内心的种子。好孩子是已唤醒内心种子的孩子,他们认识到了自我;坏孩子还没有唤醒种子,没认识到自我,还浑浑噩噩地活着。”其实那些好孩子也不是天生就是好孩子,在没有被唤醒之前他们也曾是世俗中的坏孩子,不被重视不被认可的。
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做的是唤醒孩子的对未来的憧憬,种下一颗理想的种子,并持之以恒的浇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