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108911/73195b58335a638e.jpg)
求助大家:好朋友前几天走了,儿子15岁刚刚中考出来很棒的结果,妈妈带着欣慰和无尽的祝福离开。孩子平时非常依恋父母,很难接受妈妈离开的事实,追思仪式上多次泪崩,孩子爸爸决定放下工作陪他到开学,请问有什么具体的建议转给孩子爸爸,帮他们度过悲伤?
平时孩子每天写日记,分享在家庭群里,因为妈妈常住院,他用特别的方式跟妈妈保持紧密链接,中考结束后也经常去医院陪伴,给妈妈读书、唱歌,最后几天我去探访,妈妈心心念念还是孩子的志愿问题,正是对孩子的爱和牵挂让她奇迹般地撑了这半年。
老师的回答——
抱歉,这个领域我也不专业,并且由于我自己也不能完全处理好这个部分,今天的回复只能用文字,我怕用语音我会失控。[拥抱]
首先,这真是亲密链接的一家人啊,孩子如此努力,应当也有不想妈妈失望的因素在。孩子懂事的让人心疼,他的悲伤也就完全可以理解。[拥抱]
第二,非常同意上面大家说的所有,一定要释放情绪。哭也好,写日记也好,所有能向外的动作,说,哭,喊,扔,甩,抛,写,唱……都可以。
第三,建议爸爸不要因为顾虑孩子,而隐藏情绪。爸爸也失去亲人,也很悲伤。但隐藏情绪一方面伤害自己,另外一方面可能会被孩子解读为冷血。所以父子两个一起悲伤,甚至一起释放,一起想办法怀念,一起说说话,哪怕一起抱头痛哭,都是可以的,甚至必要的。
第四,还是要有正式的告别。送别亲人离开。(我自己的母亲因为自己生病,没能亲自送我父亲离开,难过了很久,后面专门回老家送别了一次,完成了仪式,才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送别的仪式,是一种承认和面对。承认亲人的离开,才是重建和缅怀的开始。
第五、后续日子里,是可以用语言,用视频,用照片来缅怀亲人的,父子一起如果没有特别痛苦的话,不一定要特别排斥。因为只有释放,充分释放,才有可能把创伤清理出来。
第六,思考和讨论。亲人是离开了,但是她的什么还留在我们生活中了,比如妈妈的哪些品质,精神,虽然她不在这个世界了,但仍然以某种形式长存,继续活在我们心中,或者以某种形式转换在我们的精神和身体中了。(面对我父亲的离开,我自己就是用这种方式说服我自己的……)
第七,好好生活,过好每一天。把剩下的问题交给时间。
以上是我的分享和心得,希望对孩子和爸爸有点帮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