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有两个韦应物

作者: 范方启 | 来源:发表于2017-11-30 19:48 被阅读14次

世有两个韦应物

文/范方启

对于文人骚客,人们似乎早就达成了一种共识,认为他们要么是知书达理风度翩翩,要么是放浪形骸行为怪异,大概不会有人将他们和坏事干尽的恶人联系在一起。然而,在诗歌方面与王维、孟浩然并举的韦应物,他的早期就是一个恶少兼无赖。“少事武皇帝,无赖恃恩私。身作里中横,家藏亡命儿。朝提樗蒲局,暮窃东邻姬。司隶不敢捕,立在白玉墀。”这诗就是用来形容早年的韦应物的,谁写的?韦应物自己写的,也可见他对以前的那个自己的所作所为憎恨和忏悔的程度。晚年的韦应物是一个两袖清风一心为百姓办实事的好官。前后判若二人。

可以这么说,这世间有两个韦应物,一个是富贵无赖子弟,一个是忠厚仁爱的儒者。

说韦应物是官二代显然是说小了,看他的家世,就知道韦家发迹已久,“官N代”才说得过去。自汉至唐,韦氏代有人物,衣冠鼎盛,为关中望姓之首。《旧唐书》论及韦氏家族说:“议者云自唐以来,氏族之盛,无逾于韦氏。其孝友词学,承庆、嗣立力量;明于音律,则万里为最;达于礼仪,则叔夏为最;史才博识,以述为最。”这样的家世对于年幼的韦应物的启示应该是富贵犹如大江水,走了前浪有后浪,他使点性子又怎么了?15岁的韦应物就以“门荫”入宫廷,为玄宗侍卫“三卫郎”,同时获得入太学附读的资格。一群目中无人胆大妄为的贵族少年,以皇帝近卫的身份,横行京城。打群架、结交亡命客、豪赌、追女人,无所不其极。并且由韦应物牵头,人家办喜事,他们放火制造混乱,并乘乱劫走了新娘。无法无天的程度,无以复加,还谈什么读书。

韦应物脱胎换骨缘于动摇了盛唐根基的“安史之乱”,骄横跋扈的少爷,终于明白世事之无常,他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真正让韦应物心灵发生巨变的还是读书,真读书让他知道了什么是得失,什么是兴衰,什么是修为,什么又是担当。虽然以前他也在太学附读,其实跟什么也没读没啥两样。

要说韦应物这人,就是一个平常不起来的人,做什么都是特别的“出格”,写诗、做官都不例外。在杰出诗人辈出的唐代,韦应物也是一位特色鲜明的诗人,他的诗作高洁素雅,不着纤尘,受陶渊明、谢灵运、王维、孟浩然等前辈诗人的影响很大,是中唐时期艺术成就较高的诗人,多写山水田园,清丽闲淡,和平之中时露幽愤之情,反映民间疾苦的诗,颇富于同情心。风格冲淡闲远,语言简洁朴素,亦有秾丽秀逸的一面。

为官真真切切是一好官。从肃宗广德二年到德宗贞元七年,长达三十年的时间,韦应物在宦海浮沉,也曾在长安故园闲居。在地方官任上,他勤于吏职,简政爱民,即便如此,依旧唯恐自己做得不够,晚年任苏州刺史时写给朋友的诗中说:“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一派仁者忧时爱民的心肠,清人沈德潜对此评论说:“是不负心语。”称赞其为大良心话。苏州刺史届满之后,韦应物没有得到新的任命,他一贫如洗,居然拿不出钱做路费回京候选,只好寄居于苏州无定寺,竟至客死苏州。那时,他也就五十五六的年纪。至此,在他的身上,还能找到他的早年丝毫的踪迹吗?也许,他是由另一个恪尽职守的儒者在同一个躯体上投胎转世了。

相关文章

  • 世有两个韦应物

    世有两个韦应物 文/范方启 对于文人骚客,人们似乎早就达成了一种共识,认为他们要么是知书达理风度翩翩,要么是放浪形...

  • 唐诗欣赏(十一)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韦应物的诗歌创...

  • 新韦应物之新诗

    观新赏物有话来,话道韦应物诗中有新意。新韦应物心中有新诗,新诗里头有韦应物。

  • 2020-05-16

    韦应物: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

  • 赏诗一首|叶嘉莹《古诗词课》

    这首诗是唐朝诗人韦应物所写。韦应物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曾任滁州、江州、苏州刺史,世称韦江州或韦苏州。出身于贵...

  • 韦应物

    寄李儋元锡 (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

  • 韦应物

    韦应物(737-792),陕西西安人。历任洛阳丞、京兆府功曹、比部员外郎、滁州(安徽省辖市)刺史、江州刺史、苏州刺...

  • 韦应物:

    最近唐诗三百首的抄写,迷上了韦应物。百度查了查韦应物的资料。 1.爱读书 2.富有同情心 3.初次接触韦应物,是小...

  • 韦应物

    以华丽开场,以悲凉落幕,这就是唐朝诗人韦应物的一生。 于名望家族中成长,衣食无忧,神采飞扬。十五岁便成为唐玄宗近侍...

  • 观物记【11】良渚玉器不仅工艺精湛,背后还隐含着中华礼制起源的信

    乾坤有精物,至宝无文章。雕琢为世器,真性一朝伤。——韦应物:《咏玉》 众所周知,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非常特殊的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世有两个韦应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qdbb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