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法律人
【18】《法律人的明天会怎样?》| 预测未来不如创造未来

【18】《法律人的明天会怎样?》| 预测未来不如创造未来

作者: 念清阁 | 来源:发表于2016-08-11 17:24 被阅读98次

2016.5.24 理查德·萨斯坎德 《法律人的明天会怎样?》

当今世界,人人都在大谈互联网思维的冲击。似乎谈话离了互联网,就仿佛自己是从那远古时代来的人一般。然而,对于十分依赖人脑思维和分析的法律行业来说,互联网也可以颠覆它的模式么?《法律人的明天会怎样?》就主要探讨了这么一个问题。

作者首先提到了法律市场的剧变,以及变革的三重驱动力:

1. 事多钱少的挑战:由于经济的不景气,法律部门作为大部分企业的非业务部门,很难长期保持较高的预算,然而法律的风险却不会因此而减少,企业中法务的问题仍然多如牛毛,但是经费却大大缩减了;

2. 执业泛化:通常来说,大部分的国家实行的都是仅限有执照的律师才能从事相关工作,但是近些年来,已经有许多人在呼吁放宽法律法规对于法律服务主体资格和组织形式方面的限制,这实际上就是要求法律执业资格宽泛化。事实上,有些法律相关的工作并非都要求有执业证的律师才能从事。而我国最高法院最近通过的允许实习律师立案也能反映这一趋势。

3. 信息技术:英特尔的创始人提出了著名的摩尔法则,即大约每两年,计算机的处理速度会翻倍,但其成本却减半。技术的演进已经大大改变了人们制造信息和彼此协作的方式,许多新兴应用并不仅仅是将现有、低效的人工处理过程计算机化和流程化,在不久的将来,一些系统甚至可能会有创造力,可以让我们处理过去无法完成或无法想象的任务,真正实现从0到1而非从1到N的跨越。

在上述三重因素的挑战下,作者认为法律服务将经历“量身定制-标准化-系统化-分包-大宗商品化”的演进,不管是非诉还是诉讼,每个环节都可能被分解,细化为更精细的服务。

而管理学理论中通常区分延续性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延续性技术是指支持和改进现有企业和市场运行方式的技术;而颠覆性技术则会从根本上挑战和改变企业或行业运作模式。

作者认为,在法律领域至少存在13种颠覆性技术:

自动文件组装、无间断互联、电子法律集市、在线法律指导、法律开源、封闭的法律社区、工作流程和项目管理、嵌入型法律知识、在线纠纷解决、智能法律检索、大数据、基于人工智能的问题解决

作者所提到的这些技术,有些已经实现了,甚至在一些国家还出现运营不错的网站。而关于人工智能,最近也略见雏形,由IBM研发的世界首位人工智能律师ROSS日前就职于纽约Baker & Hostetler律师事务所,帮助处理公司破产等事务。中国也首次使用微信开庭,引入各种在线纠纷解决系统。

所有这些新兴事物都在无时无刻的提醒我们,法律服务已经不可能再进行垄断了,变革已是大势所趋,而至少现在来说,这样的变革对于年轻人是绝佳的机会。

首先,法律行业将出现更多新类型的工作,而法律人的雇主也不仅仅是传统律所或者企业,还有可能有法律流程外包商,法律租赁中介,商业街零售商等等;

其次,这些变革也将冲击法学院的教育方式和训练方法,提供给法律人更多更实用的技能。

总之,这本书是基于作者多年对于法律行业变革的观察,对新兴技术的研究,以及与大型企业法务的对话而成,观点既新颖也言之有物,不过最让我受触动的,还是作者在书的最后提到的在面对变革时法律的两大阵营:善良的管理员和狭隘的守门人。

善良的管理员是秉承职业理念,认同其职责是完善法律,使社会成员能负担得起并易于接受。他们是普通人与法律人之间的桥梁;而狭隘的守门人则想要给法律围起藩篱,成为他们的保留地,不管某行为是不是真的需要律师的经验,也不管这种准保护主义会不会使法律变得难以负担、高不可攀。

作为法律人,我们应当为更多人能享受到法律服务而感到高兴,用自己的创造力和创业精神去追寻其他工作方式,使自己的法律知识和经验能够给客户带去独特价值。因为有法律,律师才能讨生活,但法律的目的并不是要养活律师。律师的存在是为了帮助社会满足对法律的需求。

所以,法律服务的未来状态还没有变成现实,预测未来的最好的方法是创造未来,拥有年轻心态积极学习的法律人永远将与失业无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8】《法律人的明天会怎样?》| 预测未来不如创造未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qdss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