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周六,和周末营的孩子们度过了一段愉快的时光——《孟母堂诗词大会第一季》,猛然间感觉自己居然记不住几句完整的古诗词了!太尴尬了!
10点半和闺女约好了书店看书,无意中选择了《遇见未知的自己》,说实话刚看了没几页就犯困了,就在我想要趴着眯一会儿的时候,忽然就被书的内容吸引了。
在过去的每一刻,你的父母都已经尽他们所能地在扮演好他们的角色,他们也许不是最好的父母,但是他们所知有限,资源也有限。在诸多限制下,你所得到的已经是他们尽力之后的结果!
如果你不断重复做某件事,从生理学角度来说,我们某些神经细胞之间就会建立起长期且固定的联系,比方说,如果你每天都生气,感到挫折,每天都很悲惨,痛苦……那么,你就是每天都在重复地为那张神经网络接线和整合。这就变成了你的一个情绪模式!
当我们在身体层面或是大脑层面产生某种情绪感受时,我们的下丘脑会马上生成一种化学物质,叫作“胜肽”,随着血液跑到我们身体的每一个细胞……被细胞周边的上千个感应器接收。久而久之,感应器对某种胜肽就有了特定得胃口,会产生饥饿感。所以如果你很久不生气的话,你的细胞会让你有生理的需求想去发脾气……
老师讲过的专业术语仿佛瞬间就懂了,就懂了!
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是不是这个道理呢,就像老师说的你没有进行专业的学习,给你方法你也不会用,更有甚者还会说方法不管用。岂不是很伤感呢?因为你不懂原理,不懂行为背后的秘密,当然不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就好比胡老师今天讲到:关系不正,如何去激发学习的动力呢?有人就会质疑:亲子关系和学习动力有什么关联呢?有什么关联呢?这是一个很深奥的的命题?难道不是吗?
从书店出来,我和闺女美美的吃了好吃的,(插播一段题外话:就在我和闺女起身要走的时候,我看见了隔壁桌一对父子要了两碗(说实话那碗真的挺大)拉面,是两碗啊,如果说父亲要一碗我不惊讶,重点是那个小男孩也就4.5岁的样子,他吃的了吗?我感觉我还是满操心啊!当然还假装别过脸凑近闺女耳边小声说:这真是亲生的啊!就在我离开闺女耳边再次看向隔壁桌的时候,服务员又端来一盘炒蒜苔,我和闺女又对视了一眼,秒懂!然而接着又来了一大盘鸡蛋饼,一大盘鸡蛋饼啊,父亲还不忘嘱咐吃吃吃,这绝对是亲生的,亲生的!我和闺女对视着出了门,开始大笑起来)。惊呆了我了!
回到家看了一部电影《阿尔法 狼伴归途》,不得不说这部电影传递的那种坚强与勇敢绝对震撼人心,尽管情节简单,但是毫不影响影片传递给我们的强大的力量,直击灵魂深处?
电影看完了,我和闺女迷迷糊糊的睡了一会儿。
5点多,爸爸来电话我们醒来。
由于爷爷不在家,我准备做馅饼,因为有和好的馅,闺女开始写作业。虽然最后做出来的饼皮有些硬,但是闺女和爸爸还是挺给面子。
吃完饭闺女抢着刷碗,扫地墩地,值得嘉许和表扬。
感谢今天遇到一本好书,明天继续去书店读完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