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言,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注解】
①道:领导,治理
②千乘之国:乘,音shèng,意为辆,兵车。这里指古代军队的基层单位。每乘拥有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车上甲士3人,车下步卒72人,后勤人员25人,共计100人。千乘之国,指拥有1000辆战车的国家,即诸侯国,是大国。
③敬事而信:敬,谨慎专一。做事能够谨慎专一,又能有信,即不欺诈。
④节用而爱人:节,节省。人,古代“人”的含义有广义与狭义的区别。广义的“人”,指一切人群;狭义的“人”,仅指士大夫以上各个阶层的人。此处的“人”是狭义上的。
⑤使民以时:使,使用。民,农民。时,农时。
古代百姓以农业为主,这是说要役使百姓按照农时耕作与收获,不妨碍其生产。
【译文】
孔子说:“领导一个能出千乘兵车的大国,临事该谨慎专一,又要能守信。该节省财用,以爱人为念。使用民力,要顾及他们的生产时间”。
【评析】
孔子在本章中所说的话,主要是对国家的执政者而言的,是关于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他讲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即要求统治者严肃认真地办理国家各方面事务,恪守信用;节约用度,爱护官吏;役使百姓应注意不误农时等。这是治国安邦的基本点。
作为老师,我们领导班级也一样,要做到敬事,言而有信,平时也要节省开支,爱护学生,各种活动也要以学生为主。
【原文】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注释】
①弟子:一般有两种意义:一是年纪较小为人弟和为人子的人;二是指学生。这里是用一种意义上的“弟子”。
②入:古代时父子分别住在不同的居处,学习则在外舍。入是入父宫,指进到父亲住处,或说在家。
③出:与“入”相对而言,指外出拜师学习。出则弟,是说要用弟道对待师长,也可泛指年长于自己的人。
④谨而信:谨,谨慎。 信,信实。
⑤泛:广泛。
⑥仁:仁即仁人,有仁德之人。
⑦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文,古代文献,文章。主要有诗、书、礼、乐等文化知识。即以读书为学也。有余力始学文,乃谓以孝第谨信爱众亲仁为本,以余力学文也。
【译文】
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评析】
本篇第二章中曾提到孝悌的问题,本章再次提及这个问题。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要致力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如果还有闲暇时间和余力,则用以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这表明,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而对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则摆在第二位。
孔子办教育,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放在第一位,而文化学习只是第二位的。
作为老师,我们平时教育学生,不能只注重成绩和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德行,这是做人最基本的品行。
【原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注释】
①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小44岁,生于公元前507年。孔子死后,他在魏国宣传孔子的思想主张。
②贤贤:第一个“贤”字作动词用,尊重、尊敬的意思。第二个“贤”字指贤人,有才德的人。贤贤即尊重贤者。
③易:有两种解释;一是改变的意思,此句即为尊重贤者而改变好色之心;二是轻视的意思,即看重贤德而轻视女色。
④致其身:致,意为“献纳”、“尽力”、“送达”。这是说把生命奉献给君主。
⑤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四句分言夫妇、父子、君臣、朋友四伦。
⑥虽曰未学:其人或自谦未学,我必谓之既学矣。
【译文】
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评析】
上一章有“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一句,也就是先有德行,再说学习。本章中子夏所说的这段话,实际是对上章的进一步发挥。子夏认为,一个人有没有学问,他的学问的好坏,主要不是看他的文化知识,而是要看他能不能实行“孝”、“忠”、“信”等传统伦理道德。只要做到了后面几点,即使他说自己没有学习过,但他已经是有道德修养的人了。所以,将这一章与前一章联系起来阅读分析,就更可以看到孔子教育重在德行的基本特点。
【原文】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注释】
①不重则不威:重,自重、庄重、自持。 威,威严。人不自重,则失威严,不为人敬。
②学则不固:有两种解释:一是作坚固解,与上句相连,不庄重就没有威严,所学也不坚固;二是作固陋解,喻人见闻少,学了就可以不固陋。 今从第二种解释。
③主忠信:行事以忠信为主。
④无:通毋,没有、不要的意思。
⑤不如己:一般解释为不如自己。另一种解释说,“不如己者,不类乎己,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也。”把“如”解释为“类似”。后一种解释更为符合孔子的原意。
⑥过:过错、过失。
⑦惮:音dàn,害怕、畏惧。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能向学,可不固陋。行事当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不知己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评析】
本章中,孔子提出了君子应当具有的品德,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庄重威严、认真学习、慎重交友、过而能改等项。作为具有理想人格的君子,从外表上应当给人以庄重大方、威严深沉的形象,使人感到稳重可靠,可以付之重托。他重视学习,不自我封闭,善于结交朋友,而且有错必改。以上所提四条原则是相当重要的。作为具有高尚人格的君子,过则勿惮改就是对待错误和过失的正确态度。
现在我们做人也一样 ,不管干什么事情都要自重,要以忠信为主。而且无论任何时候,都要虚心学习,犯了错误要及时改正,这样自己才会不断进步。
网友评论